新浪财经

炒家为什么炒房不炒车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4日 16:26 新浪财经

  邓璟

  几乎每一次房贷新政的出台,我们都能从中找到破绽,炒房者都能轻易地找到对策。正如近日闹得沸沸扬扬的“第二套房”认定标准,无论是建设银行的“以户为单位”认定,还是光大、华夏银行的“以个人为单位认定”,都免不了此种命运。难怪有人说“建行的新政将让社会离婚率上升”、“光大华夏银行的新政成了纸上画饼”。(综合新华网、《东方早报》报道)

  如果我们把房市跟车市联系起来思考,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既能够回答炒家为什么炒房不炒车,也可以疏理目前我国房市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而还能很好地找到解决房市问题的办法。

  也许有人会反驳:房子是生活必需品,而车子是生活

奢侈品,将两者联系、对比不是大放阙词、信口开河吗?

  事实上,我们需要这样看:除了极少数相当贫困的人口以外,中国人都已经拥有自己的首套房子——只不过不在城市里,而是老家(最大可能是农村)的房子,不是吗?看清了这一点,就知道我国目前住房供应结构性矛盾主要出现在大中城市。而且,目前

房价高企、炒房现象几乎都发生在大中城市,而在这些地区,车子已经成为公众出行的必需品,不是吗?

  在大中城市,房子和车子都是公众的生活必需品。厘清了这一点,将炒房与炒车现象对比、分析才会有意义,解释炒家为什么不炒车也就变得简单:

  一是车市是买方市场,丰富的市场供给让炒车者无机可乘也无利可图。炒家也许可以把某一款式车辆炒到天价(能够操纵全部款式车辆价格的炒家,理论上在竞争激烈的车市不可能存在),但那样做的后果只有一个:

购车者将抛弃这种款式车,转而购买其他款式车辆——这是由竞争性市场特性所决定的。如果房市的市场化步伐能够再大一些,从土地拍卖到最后销售都能遵循市场规律,房市能从目前的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源源不断地提供住房供给,炒房者自然会跟炒车者的悲惨命运相同——尽管这几乎无法实现,但最起码给了个解决房市问题的思路:要加大竞争,要扩大供给。

  二是由于城市交通资源的稀缺性,希望城市里生活、工作的公众人人有车是不现实的;而且政府提供了比较便利的公共交通体系,城里人人手一辆车变得没有必要。炒车者如果此时入场炒车,自然缺乏了他们期待的市场需求。房市也不例外,世界上也没有哪个大中城市,可以宣称城市中的居民个个都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只要政府能保证在当地工作生活的人,有居住的权利,足矣。换而言之,政府如果要打击炒房行为,重要的一点是它要通过完善的规划,构建类似廉租房这样的住房保障机制,让不同层次、不同收入的城市居民可以“对号入座”,剩下的就交给市场。

  炒家不炒车的原因,看似就是这么简单的两点,而让炒家不炒房的秘诀,恰恰也就是这两点。不知道,公众能从屡败屡战的种种房贷新政中,悟出这个道理吗?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