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围绕人民币汇率博弈的背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3日 06:29 华夏时报

  本报评论员 徐立凡

  早在9月,被美国次级债危机扰动得心神不安的欧元区国家,就开始公开表达他们的不满并寻找解决之路。不满的对象主要是始作俑者美国。然后,中国也被拉了进来。当时,欧盟经济与货币事务委员阿尔穆尼亚曾在北京表示: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源不在欧洲,应该承担主要责任的,是财政支出严重赤字的美国,和因为巨额贸易顺差、国际油价上涨而拥有经常账户大量盈余的中国及产油大国。一个月后,这个判断的一部分变为了欧盟的政策行动。中国的十一黄金周刚过,在卢森堡结束的欧洲多国财长会议上,就发出一项措辞强硬的声明称:“许多新兴国家——特别是中国拥有大量经常账户盈余,而且还在不断增加。大家都希望它们的实际汇率能作出必要的调整。”会议还决定,近期将派遣一个代表团到中国,直接表达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严重关切”。

  通常在

人民币汇率改革问题上隐身于美国之后的欧盟这次冲到了前面,大可况味。表面原因,是欧元兑人民币、美元和日元的汇率不断上涨,使得“法国红酒、意大利时装、德国汽车”的海外订户减少。但实际原因,是美元的弱势效应开始率先在欧洲发酵。由于欧盟料定美国不会在近期采取主动行动让美元升值,因此,另一个主要贸易伙伴中国就成为主要目标。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形势比处于十字路口的美国更加安全,因此在汇率问题上采取灵活姿态的可能性要大;另一方面,由于具有历史的优势心理,欧盟一向认为,与中国谈判远比与美国谈判要有“底气”。

  关于

人民币升值,已经有许多讨论,也有无数次博弈。然而,仍然有两个问题需要厘清。

  第一个问题,人民币汇率是否真实反映了

中国经济的基本面。美国人一直认为没有,欧盟现在也这样认为。在国内,围绕这一问题,也正发生着尖锐争议。不幸的是,许多争议都是在一种静态思维下进行的,因此有人民币迅速升值百分之十五之说。笔者认为,准确的表述或许是:现行的人民币汇率政策仍在真实反映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但是不反映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

  为什么说反映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高达百分之七十,中国经济最活跃、最具创造性和发展性的部分,密布于此处。贸然取消已在弱化的本币保护政策,必然导致大量出口型企业陷于被动甚至绝境,并进而对中国经济造成重大伤害。而且,即使是这样做了之后减少了在人民币汇率方面的压力,仍可能引发新的外部压力:人民币升值了,中国出口产品贵了,会遭致输出通胀的新指责。因此,无论从经济风险还是政治风险的角度考量,贸然大幅升值均不可取。

  为什么说不反映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当经济发展超越开发阶段进入已开发阶段,本国消费者花较少的钱即可享受来自全球的产品,享受更高质量的生活,是应有之义,也是经济发展的终极目的。从这个角度说,人民币升值到与高经济水平相吻合的地步是迟早的事,但是,这个未来绝不能在现在就因为各种现实挑战而透支。这也是我们坚持人民币汇率自主改革的原因所在。

  由此引出第二个问题:世界经济分工是否已经开始调整。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一现实不仅来自政府的意志,也是国际市场、国际资本理性选择的必然结果。中国有充足便宜的劳动力,有良好的工人培训,有现实的和潜在的市场前景,有友善的法律环境,有安全的社会形势,还有被迫的对环境保护的较大宽容度。这些构成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分工条件。尽管一些趋势表明,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原属于中国的分工开始变化,但大的分工仍未开始。更为重要的是,欧美市场并不打算对中国的经济转型表示容纳。在中国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过程中,很难指望别人提供实质性的战略帮助。在缺乏合作主义内容的情况下,单方面要求中国在人民币汇率上合作,显失厚道。

  欧元区多国财长会议,是为本月19日的西方七国财长会议做准备。可以想见,在西方七国财长的华盛顿会议上,关于人民币汇率还有更多的压力之举。尽管这种压力之于中国的效果不会显著,但是,从8日欧元区的这次会议和历来欧美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处理方式上看,足可以提示我们一点:即使是在经济全球化趋于深入的今天,经济上的国家本位还是不能不讲,这里强调的不是狭隘民族主义,而是国家利益。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