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道路具有世界意义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1日 10:38 21世纪经济报道

  即将到来的中共十七大将揭开共和国第二个甲子的序幕。再有两年,就是共和国建国60周年。这六十年间,世界经历了从革命时代向后革命的发展时代的转型,从冷战时代向后冷战多极时代的转型。其间中国的道路也几经转折,并逐步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市场改革的中途,又洞见改革进程中社会分化、社会不公等现象加剧的难题,而致力于建设科学发展、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

  十七大将进一步确立两个核心与关键,一是建设和谐社会,一是科学发展观。前者关注发展目标问题,后者关注发展道路问题。近年来,贫富差距问题、一些领域权力腐败、环境、公共卫生危机、教育市场化等等问题的加剧,使执政党和社会公众都意识到,必须作出新的思考,这两个核心词的提出,意味着中国道路的问题意识,从发展目标到发展道路,都试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新的思考。

  执政党的问题意识以这种全面的方式重新展开,不同寻常。对于一个稳定的、加强执政能力的政党而言,这往往意味着时代议题的重要转变。这意味着不仅注意改革前的经验和教训,而且注重总结改革进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这事实上是对整个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新的综合性思考,是对所谓"现代病"、"发展病"的中国式回应。

  这是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背景。就目前看来,强调协调发展、统筹发展的科学发展观重新凝聚了社会共识。这提示了一个重要现象,即执政党反思和总结改革进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既不意味着就会回到过去,也没有引来社会公众对发展方向的普遍焦虑。恰恰相反,近年来,社会公正问题、一些领域的权力腐败问题、环境问题、教育问题、医疗问题等大量带有总结改革进程意味的问题,已经成为舆论最关注的重要议题。这样也就逐渐形成了社会思考集聚于问题本身的态势。

  现在看来,整个改革时代最流行的迷思,莫过于以为得等实施完现代化之后才能反思现代化。这种意见认为,人家西方已经实现现代化,所以西方后现代主义批判现代性可以理解,而中国还远远没有现代化,中国的一些人跟着起哄,乃是"东施效颦"。

  这种看法可谓是对主要发达国家崛起经验的不甚了解。这些国家并没有等到现代化之后才反思,也不用等到后现代主义才来批判现代化,而是一直就在不断批判和反思的过程中推进现代化。十七八世纪的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19世纪以来的社会主义,都曾对资本主义现代进程发起猛烈的批判甚至革命。众所周知,正是因为有社会主义的挑战,西方资本主义进行了许多影响深远的自我调整。晚近西方保守主义的兴起,批评矛头则指向包括整个西方现代进程,认为西方现代化已经陷入深重的危机,需要回到古典时代寻找克服现代性危机的灵感。可以说,西方推进现代化的一条重要特点,就是一直能够消化和吸纳内部的批判性力量,并将之转化为自我改善的动力。

  而目前西方社会对现代进程的总结仍然在持续推进的事实提示,人类的现代进程根本就没到所谓"历史的终结"的时候。有现代化,就会有各种"现代病"的相伴而生。现代化和全球化并不能让人类一劳永逸。而如今,世界和中国要共同面对和处理现代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比如环境问题。人类现代进程中出现的其他诸多基本问题,也有待于中国和其他国家共同探索。

  中国道路并不是某种全球既定道路的附属性道路,目前世界上也没有现成的康庄大道可供中国亦步亦趋。中国道路一贯对全球发展进程中的共同问题具有一种文明责任感,正在不断用自己的探索实践和思考来回答"现代病"、"发展病"之类的全球性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国道路是特殊的,并有着全球性意义。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