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外资并购中国企业有转冷迹象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1日 03:45 第一财经日报

  贺军

  外资并购中国企业股权是近两年非常热门的一类生意,有进入中国市场较早的外资私募股本基金曾表示:他们正在“收获”中国企业。

  从2006年开始,尽管中国市场出现了有关国家产业安全的激烈争论,但对外资开放并购市场的大形势还是有利的——中国仍然坚持对外开放,仍然需要外资。商务部也多次表态,鼓励外资以并购方式投资中国。

  笔者曾在去年的分析中预测,如果其他环境不出现大的变化,今年外资在中国的并购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然而,这一判断的大前提在近期出现了较大改变,使得我们有必要重新分析外资并购在中国市场的前景。

  近日的一个典型例子是,美国投资银行高盛放弃对双汇的控股权。双汇集团拥有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属于外资并购机构所青睐的那种行业龙头企业。

  按理说,高盛获得对中国国有企业的控股权是弥足珍贵的,极有可能成为外资并购中国企业并获控制性股权的标杆性案例。但据英国《金融时报》最新披露,高盛在获得最后审批后的短短几周,就决定放弃对双汇集团的控股权。

  目前,高盛放弃控股权的真实原因还无从知晓,是基于财务原因,还是有来自其他方面的压力,都无从证实。但可以肯定的是,高盛这一出人意料的举动,有可能使得打算在中国进行企业并购的外资止步不前。外资对于中国政府加强对外资并购中国企业资产的管制非常敏感,现在国内出现的一些转冷迹象,无疑会加剧这些外资的观望心态。

  今年的另一个新变化是,由于国内股市大涨,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外资过去谈下的并购条件会普遍遇到价格重估的压力。股市大涨,使得中国公司的市值迅速增大,许多公司股价上涨数倍之多。

  以法国电器巨头施耐德拟收购的陕西宝光真空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宝光股份)为例,其在7、8月份的股价均在13元以上,远高于施耐德2006年提出的收购价2.6元。粗略估算,重新估价后的收购价格将是原来的4倍以上。在这种情况下对上市国企股权进行低价转让,并且外资大多要求获得企业的控股权,肯定要冒“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国资管理部门、地方政府、企业管理层,都得重新掂量这顶大帽子的分量。

  按照今年7月1日生效的《国有股东转让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管理暂行办法》,上述交易须重新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并履行审批手续。这一变局令施耐德进退两难。考虑到资金、时间成本以及诸多不确定性,原本志在必得的施耐德最后选择了退出。

  不仅是上市公司如此,即使是非上市公司,在当前的市场情况下,很多公司股东对公司股权的估价也会参照上市公司的水平,水涨船高。

  除了国内环境之外,以美国次贷危机为代表的国际金融市场形势的变化,是导致外资并购环境变化的另一原因。美国次贷危机蔓延全球市场,受流动性紧张的影响,全球资金都在回归债市,过去曾勇于参与企业股权交易的私人股权基金和对冲基金,都要面对巨大的赎回压力和资金平仓压力。以当前这种焦头烂额的局面,它们必然会对全球范围的资产配置和投资决策进行很大的调整,这很可能影响到它们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并购。

  基于上述原因,笔者判断,外资在中国的并购环境已发生了显著改变,至少在今年之内,并购增长的环境已经转冷,前景不如过去预计的那样乐观。(作者为安邦集团研究总部高级分析师)

    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 邮发代号:3-21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