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金融避险功能缘何逆转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0日 03:29 第一财经日报

  晨钟

  所有的经济金融教科书上都这么说:金融产品是规避和降低风险的有效工具。但事实经常是,金融产品不但没有淡化风险,有时在经济出现问题的苗头时,反而放大了风险,给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波动。

  从上世纪初开始,经济危机的具体体现形式就转化为了金融危机。直到最近,美国的金融发展可谓有所完善的今天,次级按揭崩盘引来的世界性金融大波动也证明了这一点。

  很多金融产品,尤其是金融衍生产品在推出的时候,都堂而皇之地被标榜为能化解和降低金融风险、缓解经济波动的工具。比如股票指数期货,据说它的主要作用就是为股票交易市场提供了一个沽空的机制。理论上,因为这个机制的欠缺,股票投资者只能从股票价值的提升中套取利益,从而导致一味地哄抬股票价值,而最终形成泡沫。

  但问题是,股指期货推出后,尤其是股指期货的保证金制度,可以让投机者们通过“以小博大”,扭转整个

股票市场的升或跌的趋势。这样的结果,反而使股票市场投机者,在一个初现泡沫的市场里面,看多跟进,使泡沫放大。投机者们很清楚,泡沫越大,会越快破灭。于是与此同时,又在股指期货市场中看跌。这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双向操作,如果为投机者得逞的话,不仅为他们带来巨大的投机暴利,也人为加剧了市场的波动和风险。通常这样的结果是,小股民和小投机商沦为市场的牺牲品,而合纵连横的大投机商们则赚得盆满钵满。典型的例子,有上世纪90年代以
索罗斯
为首的对冲基金对英镑的联手阻击以及东南亚金融危机。

  近来爆发的美国次按危机已经波及全世界金融市场。美国人缺乏理智地疯炒房子,为什么全世界却要跟着承担恶果?原来“精明”的美国金融投机者也明知这样恶炒房子的风险很高,但又禁不住炒房子得来的暴利,于是将信誉欠佳的次级按揭打包成债券发行,以“金融创新”的名义给这些垃圾产品镶上金边,然后兜售给全世界懵懵懂懂不明就里的机构投资者。

  结果,正是美国投机者的风险的转移和分散,最终令次贷危机不可避免地到来。如果没有那些所谓的“金融创新”产品,也许美国的投资者就会格外谨慎。但那些金融家发明的金融杠杆产品,将风险分散,并最终也撬动了别国的金融市场,从而令全世界都遭受到了动荡。

  深谙国际投行投资之道的经济学者谢国忠曾经说过:“金融经济学给了那些有时并不比诡计好多少的金融产品以合理性。”这句话确实有道理。但金融产品的合理性毕竟经过理论的论证,说它完全是阴谋“诡计”也有失偏颇。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市场行为应该由市场自身来校正。但这样的市场应该是有足够多的分散的参与者参与的市场,在势均力敌的反复博弈中,市场能恢复自然的平衡。但一旦有串通的“大鳄”控制局面,市场就会丧失自我的调节能力。

  因此,谢国忠也指出了这次美国爆发的次按危机的另一原因:某些不负责任的信用评级公司有意无意地给了这些投资产品虚假的信用评级,从而令投资者,尤其是美国国外的投资者对之趋之若鹜。

  实际上,这第二点原因已与金融产品的技术性“原罪”无关,而是涉及到金融机构的职业道德问题。(作者为北京集成创新经济咨询中心研究员)

    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 邮发代号:3-21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