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孙立平:穷人的尊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30日 08:33 经济观察报

  孙立平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在一个贫富分化已既成事实、当穷人与富人的分野存在已无法否认的时候,穷人的尊严问题就成了一个不断浮现出来的话题。

  穷人的尊严首先是一个现实的,而不是一个理论性的问题。穷人也应当有尊严,社会应当维护穷人的尊严,在道理上,这似乎都是毋庸置疑的道理,但真正的问题是,这些毋庸置疑的道理,在现实中却在不断遭遇问题。而穷人尊严的脆弱,无疑来自社会为其留下的能够维护尊严的空间的狭小,甚至是有意无意的羞辱。评论家何三畏先生提出一个观点,穷人需要一个保底的尊严。他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就是有感于来自社会的这种羞辱。他举的是一些商场或厂家策划的以优惠价卖鸡蛋为例,结果,在商场里,许多人,包括许多老人仅仅为了买几个便宜的鸡蛋就挤得一塌糊涂,尊严尽失。其实,在当今社会中,还有更多有意的、更赤裸裸的超越底线的羞辱就发生在我们的周围。

  徐贲在介绍马格利特 《正派社会》一书时,用了这样一个说法,“正派社会与不羞辱”。马格利特把“羞辱”定义为“任何一种行为或条件,它使一个人有恰当的理由觉得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但马格利特忘记说明了,一个羞辱的社会实际上也是一个强制使被羞辱者接受羞辱,并对不接受羞辱者有能力进行惩罚的社会。前些年在南方某外资企业曾发生这样一件事情,外籍老板强令打工者下跪,几十个工人都跪了,只有一个人没有跪,他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愤然离去。人们都会知道,如果这个离去的人不主动离去,结果将会是什么。这就是羞辱本身具有的强制性力量。中国自古有句名言,“不为五斗米折腰”。但实际上真要在现实生活中践行这样的原则是很困难的。如果上述打工者的家属要依靠他的工资糊口,他的孩子要依靠他的工资上学,事情就远非是气节问题,甚至不单纯是他个人的生存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依靠弱者本身来维护自己的尊严,显然是不现实的。

  其实,比之那些极端的羞辱事例,我们更加常见也更应该重视的是那些无意识的、散射性的羞辱,这种羞辱有时已经演变成为一种社会仪式。

  日常性的羞辱往往与嫌贫爱富、势利、歧视等联系在一起,也即往往与社会不公平联系在一起。最值得人们警觉的是,嫌贫爱富、势利、歧视等字眼儿,又不时与公权力相联系。某大都市公安网曾刊登出一幅漫画形式的公告,漫画题目是:露宿街头勿同情。漫画上是两个时髦的青年男女骑着摩托车驶过上海城郊地带,看到路边的无家可归者,女的说,“这些外地人真可怜啊!”。男的说,“小芳,你不能同情他们,他们露宿街头,影响我们城市的文明形象。”漫画下面的提示是:在车站码头、高架桥下或偏僻路段以及城郊结合部地区,露宿着一些拖儿带女的外地来沪人员。他们衣衫褴褛、脏乱不堪、好逸恶劳,靠拾荒、乞讨混日子,严重影响了大城市的文明形象,给这个城市治安带来了很多问题。公告最后提醒市民,对此类人千万莫同情,不要给予施舍。在这里,公权力的嫌贫爱富表露得淋漓尽致。

  现在,势利似乎已经成为我们社会的一种病症。笔者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势利在很多时候并不仅仅是一种市井文化。大学在为企业造势,政府在为企业家护航,官员见到富人笑脸相迎,媒体对社会中的富人充满溢美之词等等,而且,近些年来一些地方政府还不时出台各种措施,对企业家等某些特殊群体给予特殊的照顾,甚至赋予某种特权。而公权力对强者和富人的特殊照顾甚至提供特权,同时必然意味着对其他人的歧视与羞辱。政府所要提供的是公共服务,而这种公共服务是以每个公民都是平等的主体为基础的。

  羞辱存在与否,从根本上取决于一个社会对穷人的看法。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对穷人的看法,至少无意识的羞辱是无法避免的。就此而言,获得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的孟加拉的穆罕穆德·尤努斯给我们提供了思考的机会。尤努斯是因小额信贷而获奖的,但他真正的成功,是对穷人的尊严和对这种尊严的力量的发现。尤努斯认为,贫困是由社会制度造成的,只要给穷人机会,他们就可以致富。他甚至认为,任何人都具备企业家精神,甚至是一个乞丐,他也具有企业家的潜力,但问题是,他们往往得不到制度性的支持。许多金融机构是为有钱人服务的,他们不会把钱借给那些没有担保、不具备任何还款能力的穷人。这就造成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

  尤努斯所致力的小额贷款,本质上是一种对穷人的制度性支持。而这种制度性支持又是与穷人的尊严联系在一起的。尤努斯在调查访问中看到,很多贫穷的人,大多数是妇女,她们往往身无分文,没有担保人,没有抵押品,无法从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得到哪怕是几十美分的贷款。于是他创立乡村银行,在小额贷款的实际运作中,坚持不用抵押、不须担保,向处于生活危难中的穷人大多是妇女提供小额贷款。他有一句名言:“穷人的尊严就是他们的担保”。事实是,乡村银行不仅使500万贫困甚至是一无所有的乡村穷人改变了生活困境,有尊严地活了下来,而且贷款的还款率超过了98%,银行不但能顺利运作,还有赢利和业务拓展。

  反观我们的社会,不仅是对穷人,就是对相对意义上的弱者,歧视与不公平也无处不在。现在许多人在谈论流动性过剩的问题,流动性过剩简单说就是钱多了。但在流动性过剩的另一面,众多的中小企业却缺乏资金支持,更不用说广大农村和西部地区。有数据表明,近5年中小企业贷款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比重只有10%左右,国内81%的中小企业一年内流动资金不能满足需要,60%没有中长期贷款。而正是这4000多万家中小企业,创造了中国近六成的国内生产总值,提供了七成左右的城镇就业机会,研发了全国四分之三以上的专利和新产品,对税收的贡献也占到近五成。

  可以说,穷人或弱者的尊严所需要的最基本的条件就是社会公平,而这种社会公平首先来自于公权力。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