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房市调控中的化疗越少越好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8日 13:12 新浪财经

  邓璟

  提起化疗,人们常常胆颤心惊,因为它的副作用比较大,会给患者带来不小的痛苦。如何让化疗的副作用最小是一个医学问题,如何避免化疗则应是众所周知的常识:预防——保持健康的工作生活习惯,远离疾病自然就能最大限度避免、远离化疗。这种常识,在其他领域也同样适用。

  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27日发布了《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通知明确,对已利用贷款购买住房、又申请购买第二套(含)以上住房的,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40%。通知还在严格房地产开发贷款管理、严格规范土地储备贷款管理、严格住房消费贷款管理、严格商业用房购房贷款管理、加强房地产信贷征信管理和加强房地产贷款监测和风险防范工作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

  必须指出的一点是,这些房市调控政策都是针对进入市场流通领域后的住房,暂且不论如何界定“第二套住房”、“囤地捂房”,仅从市场规律来看,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就很难保证房市的健康运行,其效果也堪忧(这一点从政府长期以来进行调控却收效甚微也能看出)。

  “你调控你的房市,我暴涨我的

房价”、“只听调控雷声震天响,未见降价雨水磅礴落”——这是我国目前“疯狂火爆”房市的真实写照。究其本原,是房市调控中的“化疗”对开发商、炒房者的影响微弱,而对真正需要购房的群体帮助太少。

  一个让民众能看到希望的、健康的房市,是从规划阶段开始就有一个未雨绸缪的良性机制,问题是:我们有那样的预防机制吗?

  不断传来有人大炒特炒住房的信息,难道所有的住房都有炒的价值、每个炒房者都有足够的现金流炒房吗?不是。如果我们的

廉租房建得像香港那样,仅仅是为了确保民众居住而建成面积稍小、环境稍差,哪来炒房的价值?如果银行加紧信贷风险控制,严格按照规程向客户贷款,哪能冒出那么多“炒房大款户”?

  不断传出有开发商“囤地”、“捂盘”的消息,难道是他们的资金链、政府的政策在支撑此举吗?不是。如果没有银行的贴心支持,没有相关部门的默许,他们多囤地、捂房一天,就会辗转难眠多一天,而不是多捂一天就能多赚一笔。

  我们应该对“屡调控屡涨价”的房市进行反思了:调控房市的思路,应该是着眼于早期的规划、缜密的制度和有效的执行,而不是住房上市后通过政府干预而进行的“化疗”。避免房市调控中“化疗”的最好途径,不在于你有效果多好的、副作用多小的“化疗方法”,而在于构建一个拒绝“化疗”的健康房市。具体说来,就是要让开发商无地可囤和无法囤地、无房可捂也无法捂房,就是要让炒房者无房可炒也无法炒房。剩下的,交由市场解决去吧。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