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梅新育:美联储降息提高非美元结算的紧迫性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7日 07:20 21世纪经济报道
特约评论员 梅新育 “如有需要,联储将继续降息”——中秋节前夕,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成员、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理查德·费希尔一番发言,给正准备欢度佳节的众多中国外经贸企业、金融机构和外汇储备管理部门笼上了几分不确定性,因为正是联储降息削弱了美元在外汇市场上的行情,以至于欧元对美元汇率在费希尔9月24日发言当天一度达到1比1.4130,攀上1999年欧元面世以来的最高点。 在美国楼市已经到达自9·11恐怖袭击以来历史最疲软时期(经济合作组织评价)、8月份非农就业人数出现4年来首次下降的情况下,为了避免美国经济搁浅,联储9月18日的降息行动确有必要。然而,由于降息将进一步削弱美元的地位,鉴于中国80%以上对外贸易都以美元计价结算;鉴于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已达13326亿美元,我们不能不关注此举对中国企业贸易收入和对中国储备资产的负面影响。 联储降息以及由此导致的美元疲软无疑进一步加大了中国降低美元资产在储备资产中所占比例的紧迫性,按照美方统计,中国最近几个月已经连续减持美元债券。但是,由于中国持有美元资产规模巨大,直接减持美元资产的方法可能会导致市场反应过度,从而使得自己蒙受损失;在出口贸易中直接使用非美元货币计价结算当属从源头着手的治本之策。 提升欧元国际货币地位(无论是作为贸易计价结算货币还是作为储备货币)不仅符合欧盟自身利益,也符合我国利益。欧盟是我国最主要贸易顺差来源之一,巨大的对欧贸易顺差给我国招来了欧盟方面的持续压力,但考虑到任何一种货币国际化的前提都是以国际收支逆差(包括贸易逆差和对外投资)形式流出母国,中欧双方应当就此开展谈判,将中国对欧盟贸易顺差与提高欧元国际货币地位、降低我国储备资产中美元资产比例结合起来,以我国帮助提高欧元国际货币地位换取欧盟不对我国施加压力,此举对中欧两方当属双赢。 虽然如此,在对外贸易中扩大使用欧元计价结算、增持欧元资产需要克服不少障碍。就欧元区总体而言,近年来欧元区国家对区外货物服务出口中用欧元计价结算的比例大致稳定,2006年第1季度,整个欧元区该项比例为49.7%;但欧元区从区外进口中用欧元计价结算的比例相对要低不少,2006年第1季度为35.2%,用美元计价结算的比例则高达55.7%,且货物进口中用欧元计价结算的比例近年来呈下降趋势。中欧贸易中欧元结算尤其滞后,即使在欧元汇率升值的近两年,中国出口中美元计价结算也占有压倒优势,对欧元区的出口也不例外。 中欧贸易中美元结算比例之高,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政府规定的人民币对欧元汇率每日波动幅度上限是对美元汇率每日波动幅度上限的10倍,对于最终财务成果以人民币结算的中国企业而言,这也就使用非美元货币计价结算汇率风险高于用美元计价结算。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中国制成品出口企业总体上议价能力还不强,外国进口商能够运用自己的市场力量强迫中国出口商接受使用美元这种“软币”来结算。对于意欲增持欧元资产的中国储备管理部门而言,他们面临的障碍不仅仅是欧元区经济增长不如美国强劲,而且包括欧元区证券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不如美国证券市场,以及欧盟对主权财富基金态度过分严厉。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可以采取自己能够采取的措施,欧盟及其成员国更应该提供相应的便利。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