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冷静看待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6日 15:23 光明网-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张玉玲 何传启:1962年生,湖北黄陂人。中国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 记者: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了过去几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成绩单”:2003-2006年经济年均增长10.4%;中国经济总量的世界排名也连升两位达到第四位。其中最振奋人心的是,人均国民总收入翻了近一番,达到2010美元。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作为长期研究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学者,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何传启:这几年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居民生活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而有所改善是客观现实。世界银行根据人均收入划分国家的方法有三分法和四分法。三分法是把世界国家分成三组:高收入、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国家,2004年人均收入在826美元到10065美元之间的国家都是中等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的跨度比较大。四分法就进一步细化了中等收入国家,分为中高收入国家和中低收入国家,2004年其分界是3255元。根据统计局的数字,我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准确地说是进入中等收入国家中的中低收入国家行列。 《中国现代化报告》根据现代化水平把国家分为四类。首先,以现代化的世界平均值为标准,高于世界平均值的国家是比较发达国家,低于世界平均值的国家是比较不发达国家。其次,在比较发达国家中,现代化水平最高的一组国家是发达国家,大约有20个左右;现代化水平高于世界平均值但低于发达国家的国家是中等发达国家,大约有30个左右。其三,在比较不发达国家中,现代化水平最低的一组国家是欠发达国家,大约有50个左右;现代化水平低于世界平均值但高于欠发达国家的国家是初等发达国家,大约有40个左右。根据国家现代化水平,目前世界上有发达国家20多个,其余国家都统称为发展中国家。 根据这两种分法,高收入国家多数为发达国家(不包括部分石油出口国),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国家为发展中国家,只有20多个国家是无可争议的发达国家,其余都是发展中国家。这样,虽然我国人均收入有所提高,但我国也依然还是发展中国家,而且是发展中国家中处于中游偏下的国家。 记者:如此说来,应该冷静看待中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这一事实。中等收入国家不等于中等发达国家,两者之间既有一致的地方,也有较大差别或差距。怎样看待这种差距? 何传启:首先,单凭人均国民收入一项数据,不足以综合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全貌,因此,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世界上处于什么样的发展水平,要看它的“综合现代化水平”,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文发展(生活质量和教育水平)、创新能力、信息化和生态化程度等等。其次,如果按人均国民收入计算,中等发达国家是人均收入超过世界平均值的国家,2004年的标准为6280美元。2004年中等收入国家的标准是826美元至10065美元。这就是说,只有一部分中等收入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标准。 事实上,我们与发达和中等发达国家的相对差距是缩小了,但部分指标绝对差距仍在扩大。主要原因是,我们在发展,别人也在发展;虽然我们的年均增长率比较大,但年均增长量比较小,因为我们人均国民收入的基数小。 记者:那么,发展中国家怎样才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后来居上呢? 何传启:发达国家已经进入知识社会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期,我们还处在工业社会和工业经济的发展期,两者相差大约80年;知识社会的时间大约是100年,发达国家已经走了30多年;如果我们按部就班地走,先建设工业社会后走向知识社会,先搞工业化后搞知识化,无论如何,我们是赶不上发达国家的。 形象地说,在人类文明的河道上,有些国家已经进入知识社会河道,有些国家仍然航行在工业社会河道,既然沿着固定的河道难于超越,为什么不找一条新道或开辟一条新道,抄近道赶上去?我们认为,依据现代化规律,可以在工业社会和知识社会两条河道之间,开辟一条人工运河,采取“运河战略”,沿着这条运河航行,就相当于同时推进工业化和知识化、城市化和郊区化,城乡平衡,走新型工业化和绿色发展道路,就有可能迎头赶上发达国家知识社会的先进水平。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