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请以透明的土地公示制度澄清一切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5日 11:16 南方都市报

  社论

  房地产数据迷局再添新版本。近日,广州某中介公司研究人员称,本地房地产商囤积土地多达42平方公里,大肆利用资源垄断谋取暴利。一石激起千层浪。政府澄清统计口径有误,国土房产局以“3.73平方公里土地涉嫌闲置”的新数据代之,开发商认为数据有假,并表示强烈愤慨。而由某开发商担任主席的广州市房协更于昨日作出惩处该研究人员所在公司的决定。

  广州房地产数据向来有“打架”的传统,相互抵触的统计数字早已让民众养成漠然的看客心态。不过,围绕存在严重囤地的舆论表达,政府与开发商集体过敏、反应过激却颇耐人寻味。作为市场监管者与市场主体的它们何以如此步调一致?如果理解汉语的委婉用法,官方提供的最新数据虽缩减了囤地的规模,但也仅仅作了辞令上的变更,并没有否认囤地的实质。至于开发商的愤慨情绪,则有点无厘头的意味,因为他们是最清楚囤地的真相,也是最熟悉其游戏规则的一群人。

  其实,囤地已是中国

地产界公开的秘密,通过将大量土地集中到自己手上,房地产企业垄断了最基本的资源,再通过房屋开发的唯一合法模式,巩固行业垄断格局,从而实现了由开发商操控
房价
的市场态势。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房地产企业竞争力研究报告》显示,全国最大的“地主”至今年7月末,土地储备总量已经达到4500万平方米;某本地国有房地产公司土地储备达600万平方米;某本地在香港上市房地产企业的公告显示,截至7月11日,其全国的土地储备量约为2092万平方米。

  在囤地的表述上,政府很在乎跟民众抠字眼:“涉嫌闲置”也罢,“尚未形成实际住房供应的土地”也罢,种种托词都试图宣示“一切仍在掌握”,似乎只要政府愿意,从国家过渡给开发商的土地就能依顺政府意图,随时变现为造福民生的住房供应。然而只要浏览众多

宏观调控政策半途而废的现实就清楚,囤地的形成机制已对政府调控产生了极大的牵制效应。尽管“抑制房价的利剑始终掌握在政府手中”,但政府究竟有无勇气砍将下去、有无信心获胜依旧悬疑。

  面对开发商鲸吞一般的土地垄断行为,正如此前本报社论所言:依靠放地来抑制房价的政策意图接近破产。翻查8.31大限前后数年数据:2004年,广州土地出让总面积为11.3万平方米;05年出让总面积近50万平方米;06年出让土地259万平方米(以郊区地为主)。将这些地块面积加总,也不过3.19平方公里,而且这里包括了花都、从化、增城的大量面积,有关部门当前匆匆公布的老十区(不包括从化、增城)3.73平方公里的囤地,事实上超过历年新增土地之和,在有关部门的最新数据面前,有关部门又应如何驳斥开发商手中的存量土地超过政府增量土地的事实?利用土地供应骤减,炮制地荒论,减少开发,制造房价提高的预期,从而哄抬房价。开发商对此又有何辩解?

  政府与开发商联手指责民间数据统计口径有误,甚至出现由房地产企业组成的广州市房协惩戒数据提供者所在单位,这种被监督者惩戒监督者的荒谬奇观,但官方数据的真空,市场监督的缺位却始终无人问责,也无人道歉。8.31大限之前政府批出土地有多少、在哪里、属于谁、何时开发何时销售,至今仍无一个全面系统的宣示,如此澄清如何让人信服?

  把希望寄托在打击恶意囤地上。可开发商的反制手段简单而有力,比如利用政府大块土地一次性供给的政策,对单块土地分期规划建设,郊区大盘动辄开发十年,一举击溃“两年不开发即收回”的调控办法。当然,地产商们在推动囤地游戏的过程中,早已积累了完备对策以应对政府调控。只要这些囤地的潜规则一日不除,政府调控就绝难收到成效。这不是纯粹的逻辑推演,而是在民众日常的生活体验中轮番上演的残酷事实。对此,民众绝对比开发商更有愤慨的权利。

  再退一步,即便按照“穗七条”制定的供应计划,今年广州计划推出住宅用地2.14平方公里,也大大少于政府认可的3.73平方公里的囤地数量,开发商仍足以驱动房价依照特定意图攀升。因而,囤地绝非媒体虚构的幻象,囤地数量的多寡不该是争论不休的焦点。有关部门苛责于统计口径大概放错了行政着力点。积重难反,回头太难。有关部门和开发商在囤地问题上早已失掉了自我辩护的资格。而今之计,政府惟有痛挥利剑,以公正、公开的土地公示制度回应公众诉求,重新赢回房地产调控的主导权。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