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美联储降息 我调控之手如何再出招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2日 16:31 钱江晚报
美联储18日决定降息0.5个百分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由5.25%降为4.75%,这是美联储4年多来首次降息。分析人士认为,美联储此次降息对美国经济及世界经济均将产生一定影响。 距离中国央行加息不到一周,美联储4年来第一次降低联邦基金利率50个基点,这成为本周国际金融市场最大的波动因素。 美国和亚太股市因此大涨。这是一个严重的市场信号,表明美国抵押房贷次级债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要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凶险,以致美联储活像个大龄未婚子女的父母,接连安排相亲一样,在强力联合欧日央行推出向金融机构注资、降低窗口贴现率等措施,开闸放大流动性之后,进一步通过巨量公开市场操作来直接扩大货币供应量以挽回实体经济摇摇欲坠的危局。这个举措差不多可以用“赤膊上阵”来形容美联储的急迫和不计后果。 回到中国股市,A股指数之所以在几乎每一个市场人士都认为涨幅过大,估值水平过高时依旧拒绝下调,主要是依靠两大市场支撑力量,一是整体上市资产注入的外延式增长模式方兴未艾,二是人民币升值预期提升资产价格。7月份以来的市场主流板块热点,如航空、钢铁、煤炭等等,之所以会像黄河凌讯的春潮一样,一波波地持续向上攻击,背后都显示出人民币升值预期这只巨掌的影子。这已经是近期多空激烈博弈中多方的决定性心理防线,恰好构成了7月份之前金融地产引领指数上涨的人民币升值因素的整体逻辑链条。因此,只要人民币汇率作出在7.50附近蓄势待发的姿态,A股指数在5000~5400点之间进行震荡的总体趋势就不会改变,因为,上有估值压力,下有人民币升值和整体上市预期,在这框架之中,决策层手中握有如进一步加息和提高准备金率,适时推出股指期货,红筹H股回归等游刃有余的好牌,来自如地调控大盘走势。 而就在这敏感时间窗口美联储突然降息了,这使中国央行下一步继续进行货币政策调控,以维持国内通胀水平和资产价格水平大体均衡的空间和余地骤然收窄。伯南克毫不犹豫地表明,美国近期决不情愿以牺牲实体经济运行效率为代价来换取美国暂时的资本市场稳定和通货稳定。为此美国可以茫顾贸易和财政双赤字的持续扩大,继续加大全球流动性泛滥,在这情形下,黄金、石油和大宗原材料和农产品,可能将保持不断拉升的态势,全球性通胀将不可避免。这一趋势是否会传递到国内市场,从需求拉动和成本推进两个方面来提高国内通胀水平?市场经验告诉我们,这可能是无法幸免的。 这一下问题明晰了,也更复杂了。如果国内通胀水平进一步提高,央行将不得不再次加息。上周五央行清楚地表明了加息主要是针对CPI而并非股市。但这样会使美元和人民币的基准利率水平再度靠扰,这等于在人民币升值预期这块已经烧得通红的木炭上又狠狠泼了一桶油。 2007年9月21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7.5050元。比前一交易日涨了125个基点,人民币汇率再创新高。至此,自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已达8.06%。 大量国际资金在美国和中国这两大左右世界经济运行格局的大国的利率水平反向变动的背景下通过各种渠道大举进入中国。这种最终演变成越加息越提升国内资产价格的前景,将决策层的宏观政策调控难度增加了不少。 A股向何处去?突然改变的国际市场环境能使A股指数如期地展开5000~5400点的箱体震荡格局以消化估值压力吗? 由此我们无法完全排除美国试图一箭双雕,以至数雕地期望通过美元利率政策的变动,来继续放大中国资产泡沫的可能性,而我们对此能够选择的对冲性政策措施反而显然更加投鼠忌器,拿捏得不准,甚至会出现通胀水平和股市泡沫持续增大→央行加息→人民币升值预期进一步提高→再度提升股市估值泡沫的螺旋型怪圈,那样,麻烦可能就大了。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9月15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活期存款利率未调整。这是央行今年内第五次加息。 为此,在无法在短时期消除美元金融霸权带给我们消极影响的前提下,我们似应更加珍惜现有政策资源,不能让其在被动的应付中快速枯竭,以致最终使市场调节弹性丧失殆尽。管理层四季度将很可能以加快优质公司上市,红筹H股回归提速和尽早推出股指期货等方法,从供给层面缓解A股估值过高难题,而对加息等提高资金成本和汇率预期的政策的进一步出台则会谨慎得多。当然,特别国债发行,加大央行票据投放力度和提升准备金率等收拢流动性的“精确制导”措施依旧会逐步推出。 更长远地看,扩大内需,提高居民消费水准,将是几乎唯一的应对本币升值效应的战略性途径,由此引发出笔者对下一步国有股减持扩大规模以补充社保缺口,大幅提高居民工资水平等政策出台的高度期待。从这个意义上看,股市的下一个整体性热点板块,可能非消费升级概念“粉墨登场”莫属了。(陆成渊)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