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通胀目标制对经济稳增是利好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2日 14:35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评论员 唐学鹏 最近,央行发布一系列调查问卷来获知经济运行的信心指数。银行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他们对经济过热表示担忧,并认为央行加息将会继续,货币政策继续"趋紧",银行家信心指数大幅下降;企业家问卷显示,他们认为连续加息有一些累积效果,对银行贷款满意度下降,但对企业生产经营影响不大;而居民问卷结果显示,他们认为物价将会继续攀升,同时对自己未来的收入增长表示谨慎的悲观,并乐于将银行储蓄转化为"基金投资"。 毫无疑问,这是一幅高通胀下不同人群的"情绪结构图",但还是有一些"受益于通胀"的资产阶层来反对对于通胀危险度的确认以及对遏制通胀采取更严厉的程度。尤其是最近美联储将联邦基准利率下调了50个基点,这种声音又开始放大,他们赞成一种并不太适合中国和世界互动关系的"利率—汇率平价定理",他们其中的一些人夸大了利差的效应,认为这会使得更多的热钱涌入中国。 坦率地说,尽管今年扩展了很多化解货币冲击的手段(比如特别国债的发行、QDII大规模放行、港股直通车的即将放行),再加上央行传统的央票对冲、提高准备金率等手段,但这还是不足以控制流动性过剩和CPI的继续走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对于加息手段的使用是非常不够的。一些"资产玩家阶层"的算盘是,让人民币汇率大幅度升值,提高国内的资产价格,引发热钱进入,同时,继续处于低利率,迫使国内居民不得已进行"储蓄大搬家",将储蓄"倾泻"到股市和楼市上去。讽刺的是,这些"资产玩家阶层"不断攻击"大幅度提高利率和汇率缓升"。他们认为汇率缓升才会吸引更多的热钱,或者是央行提高利率会导致"利差吸引效应",使得游资大规模涌入。事实上,汇率有如房价,当房价飙升,就越发吸引炒家的参与,而房价缓扬,则会消耗炒家的热情和时间。而利率的大幅度提高,将会压制通胀下的资产泡沫,从而正确地击退那些热钱(热钱永远是贪心泡沫,而不仅仅只愿意享受可怜的利差和缓慢的汇率升值,否则它就应该是跨国储蓄而不是跨国热钱)。 今年年初,央行曾经表示要将CPI控制在3%以内。这一表达可以看作是一种"隐含的通胀目标制"。世界顶尖的金融大师、美联储理事米什金(Frederic Mishkin)在最近发表的论文中对比了采用通胀目标制和没有采用通胀目标制国家之间的经济波动对比情况。"通胀目标制"在控制通胀波幅、外部价格冲击(例如石油价格冲击),以及汇率水平的怪异波动上都有很好的效果。他考察了自1990年(新西兰在这一年首先采用"通胀目标制")到2005年之间的8个老牌工业国和13个新兴市场经济体实施"通胀目标制"的经济波动效果,发现它们的通胀整体水平从12.6%下降到4.4%。更重要的是,新兴经济体采用"通胀目标制"的好处要高于那些老牌经济体。 不过,在论文结尾,米什金认为"通胀目标制"也并非是必由之路。著名金融学者Ball和Sheridan 在其论文中就表达了对"通胀目标制"谨慎的异议,他们举反例:美国和德国并没有采用通胀目标制,但这两国的通胀水平和经济波动都非常合理。 实际上,应该将米什金和Ball的观点进行综合和重构,引申出一个更具普适性和新颖性的论点。可以认为,德国和美国之所以没有采用"通胀目标制"其经济波动看上去还凑合,是因为这两个国家的央行具有至高的权威。而那些新兴市场经济体——例如米什金所举的"巴西、捷克、以色列、秘鲁、波兰、泰国、南非"等国家,其中央银行的权威资源不如德国和美国,它们必须要通过设立"通胀目标制"来为自己的货币政策做防护。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胀目标制"是新兴经济体的央行的一个"必要补充"。如果这些国家的央行能够坚持"通胀目标制",对CPI的底线进行捍卫(大幅加息),"击退"那些利益集团的压力的话,将对其经济稳健增长构成"长期利好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