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经济软着陆还有多远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1日 02:59 第一财经日报

  倪金节

  没有哪个时代的中国经济像今天这样地吸引世界的眼球,不论是各国政要还是经济学家,抑或商界巨子,他们对中国经济都是如此地关注。

  特别是自2002年中国经济开始进入新的上升周期以来,关于中国经济的大辩论更是达到“白热化”程度。本轮经济周期的核心议题即是如何降温过热的经济,这种降温不仅局限于实体经济,也包括以楼市和股市为代表的资产市场。两个市场都存有泡沫迹象,因此衡量中国经济是否“软着陆”的标准,将是实体经济和资产市场的同时调控成功。

  那么,中国经济的双双“软着陆”还有多远呢?先看实体经济领域。实体经济过热的主要表现是在居高不下的固定资产投资、屡创新高的外贸顺差、持续走高的CPI数据甚至包括迭创新高的金融数据。

  在笔者看来,

房地产开发投资连创新高,是带动这轮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根本原因。据笔者观察,这几年来的房地产热,已经蔓延至全国大、中、小城市,房地产的屡次新政也未能打消房地产开发的积极性。一些城市的房地产价格上升开始失控。因此,不能控制房地产市场的热度,企图遏制固定资产投资基本不可能。

  再看资产市场领域。目前中国的金融资产比较贫乏,也正因为如此,分流资金的渠道大多局限于股市和楼市。眼下股市和楼市仍然在继续吹大所谓的“潜在泡沫”,各项数据如火如荼。当分析师慨叹“股市现在已经不需要分析”了,上市公司大部分业绩依赖投资收益,以主营业务利润收入计算,A股市盈率已达100倍的大背景下,股市的火热最终只能归结为“流动性过剩”的堆积,因为目前已经找不到更好的理由来解释股市上涨。楼市也有着类似的逻辑,资金市的特征很明显。

  问题由此而出,短期内消化流动性过剩绝无可能,反而全球的流动性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是将减少而是将增加。随着9月18日美联储减息,重新开启货币环境宽松的大门,可以预期在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背景下,世纪初的宽松货币环境或将再现。流动性过剩将继续堆积起中国资产市场的大泡沫。因此,陶冬博士“解决流动性过剩是根本”的判断,看似平常,其实却是解决中国经济困境的核心所在。

  目前实体经济和资产市场面临的问题与流动性过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现如今,A股和楼市的泡沫化程度愈演愈烈,实实在在地印证了“

人民币升值不止,资产价格涨势不停”的预言。

  建行研究部日前的报告指出,国内商业银行的房贷正步入违约高风险时期,一旦

房价下跌,最终势必祸延至股市和整个实体经济。未来资产市场的“双泡沫”破灭,将给实体经济带来很大影响。届时,我们面临的将不再是两位数的经济增长和通胀的威胁,而是经济的衰退和通缩的回归。

  看来,居高不下的宏观经济数据和热火朝天的资产市场,将让中国经济继续行进在火炉上。中国经济这架高速运行的飞机,能否继续平稳地运行,最终实现“软着陆”,驶向民族复兴的远方,对执政者来说确实是非凡之考验。可以预期,我们还将继续为了完成经济“软着陆”的艰难任务而不懈奋斗。(作者为北京媒体专栏作者、财经评论员)

    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 邮发代号:3-21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