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岑科:交易中的自我预言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8日 15:38 国际航空报

  中国股市沪指超过5000点之后,又有人开始谈论股市的泡沫问题。跟以往不同的是,现在,即使是坚信股市已经出现泡沫的人,也不敢判断所谓的泡沫何时才会崩溃。相反,倒有不少人,虽然相信股市有崩溃的危险,但为了不错过赚钱的机会,宁愿冒险再进场去搏一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在行为金融学理论中,股市泡沫可以归结为一个错误定价问题。例如,在中国新一轮的股票热潮中,有大量新入市的股民。他们对股票知之甚少,进入股市时,连股票是否还本,如何分红都搞不清。买卖股票时,要么找人打探消息,要么凭着感觉乱撞,有些行为近乎笑话,比如讲究穿红衣服,这代表市场“红火”;要吃牛肉,为的是维持“牛”市,等等。

  概括起来,

股票市场之所以出现错误定价,原因在于,人们有一些心理特性和弱点,包括过于自信、过于乐观、自我归功、过度反应、反应不足、羊群效应等。由于这些心理偏差,人们在处理信息和投资决策的时候,会出现系统性的误差,高估或者低估股票的价值。

  试想一个例子:一位投资者,觉得自己手中的股票价格已经达到高点,决定卖掉。他来到

证券公司,排队等待交易。前面排了三个人。第一个人要买的是他即将卖掉的那种股票。这位投资者很高兴。轮到第二个人,又说要买他即将卖掉的股票。这位投资者有点意外。到了第三个人,还说要买这种股票。这改变了他的决定。轮到他时,他决定买入,而不是卖出这支股票。

  这位投资者的做法荒唐吗?从理性的角度分析,的确荒唐。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不尽然。股票交易和生活中某些特殊现象一样,具有“自我预言”的特点。例如,在拥挤的大街上,突然有人喊“不好了,逃命呀”,这时别人都跑,你不跑,你就可能被人群撞倒踩死。再如,有传言说银行要倒闭,你不信,但别人都信,纷纷去挤兑,结果银行真倒闭了,受损失最大的是你。

  同样,在股票市场上,如果别人都在买入,你不买,股价不断上升,你就可能错过赚钱的机会;如果别人都在卖出,你不卖,股价不断下跌,你就可能遭受重大损失。这说明了为什么有时候理性的人也会“跟风”———他之所以买入股票,是因为他相信,后面还有人会用更高的价格购买这个股票。

  一旦股票市场被投资者的跟风情绪所主导,股票价格就取决于投资者的情绪互动和心理变化,而跟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盈利前景无关。它可能远远高于或低于股票的内在价值。这是“价值投资者”赚钱的机会,也是他们忍受煎熬的时刻。

  巴菲特有一句格言:“如果市场总是有效率的,我将会流落街头,沿街乞讨。”这句话道出了市场和价值投资者的微妙关系:那些自命为价值投资者的人,必须不断寻找市场的错误。他们的逐利行为,又会减少市场错误。这是市场趋于有效的重要原因。这一点很重要,当

资本市场充分有效时,个人创业和经济发展都会从中受益。

  岑科:知名财经评论员,曾与茅于轼共同编写出版《大家的经济学》等。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