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金融全球化不是阴谋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6日 06:03 经济观察报
李利明 最近一段时间,一本名为《货币战争》的书大行其道,其核心观点可以概括为“阴谋论”——自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以来的300年间,几乎每一场世界重大变故背后,都能看到国际金融资本势力的身影。他们通过左右一国的经济命脉掌握国家的政治命运,通过煽动政治事件、诱发经济危机,控制着世界财富的流向与分配。可以说,一部世界金融史,就是一部谋求主宰人类财富的阴谋史。因此,随着中国金融的全面开放,昨天发生在西方的故事,今天会在中国重演吗? 当小说看挺好,但在现实里这种“阴谋论”是站不住脚的,当今世界金融体系已经不再是阴谋的产物和结果。从国际金融市场的历次危机,特别是最近发生的美国次贷危机来看,融入国际金融体系能够帮助中国有效的分散金融风险,防止风险演变成危机。 首先,由某个家族或者财团控制国际金融体系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的确,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某些家族或者财团在某一段时间内控制一国或者国际金融体系的情况,如从13到17世纪统治佛罗伦萨长达4个世纪的美第奇家族,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前期势力遍布欧洲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以及19世纪中期开始起家,到20世纪初达到顶峰的摩根财团,等等。但是,这些机构今安在? 如今全球大型金融机构无一例外都是公众持股的上市公司,除了欧洲大陆的一些金融机构是国家控股之外,单个股东的持股比例少之又少,由于股权分散,绝大多数金融机构都是“强管理者、弱所有者”的结构。他们的管理层大多数是职业经理人,并没有什么大家族的背景。洛克菲勒财团、摩根财团、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身影早已远离这些金融巨头。在1907年美国金融大恐慌中,老摩根临时担负起美国中央银行的职责,挽救了美国经济。正是看到单靠个人或者某个私人机构来稳定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和危险性,1913年美国的中央银行——联邦储备委员会成立。这就标志着由某个财团主导国际金融秩序的时代成为历史。应该说,随着以中央银行为主导的现代金融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由财团或者家族等私人机构来主导国际金融秩序已经不再可能。 的确,1694年成立的英格兰银行和1913年成立的美联储最初都是私人机构,但是由于它们具有货币发行权,因此他们更多地是被控制在国家手中而不是其私人或机构股东手中。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美国大萧条之后,包括它们在内的各国中央银行逐步成为现代意义上的中央银行,通过制定和实施独立的货币政策来维护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稳定,这有利于一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具体到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则是对所有参与其中的金融机构都有利的事情。特别是在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当今,金融稳定已经变成了对参与全球金融体系的所有金融机构,而不一定是本国的金融机构有利的事情,正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央银行的维护金融稳定的努力,带来了全球的金融稳定。 对于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原因有多种说法,但是美联储监管不力是公认的重要原因,正是认识到这一点,美联储的权力得以强化,随后美国证监会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相继建立,这些都是政府行为。正是由于中央银行功能的强化,此后70多年美国金融市场虽然不断出现危机,但是都被快速平息,并没有对美国经济造成太大的损失。原因何在?在化解这些危机中,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和其他国家的央行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在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在化解危机中都扮演了关键角色;1998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面临倒闭引发了金融市场危机,意识到单靠华尔街并不能化解危机后,纽约联储主席出面要求金融机构共同出资救助。而最近发生的美国次贷危机,最紧张、最积极采取措施的是各国央行,从美联储到欧洲央行再到日本银行,相继向市场注入了几千亿美元的资金流动性来化解危机。 显然,在全球金融一体化的今天,任何一个国际金融体系的成员很难置身于发生于一隅的危机之外,因此大家应该“同舟共济”化解风险。因此,如果中国加入国际金融体系之后,会有美联储、欧洲央行等帮助化解发生在中国金融业的风险,那么当然我们也会在其他市场遇到危机时出一份力。当前的国际金融体系类似于一个互助保险市场,中国参与其中,会有效的分散本国市场的金融风险,在下一步的金融改革时降低失败和发生风险的概率。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