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CPI到顶了吗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5日 02:41 华夏时报
本报评论员 商 灏 真正可怕的不是CPI持续走高,而是对弱势群体的补偿机制不能及早确立和到位。 站在普通民众的立场上看,在促进经济发展与防范通胀问题两者之间,孰轻孰重,政府心中理应有把量尺,政府真是要为消除通胀压力做更多实在的事情。 我们有充分的信心期待着十七大以后改革能够加快,其中最重要的改变之一必是从当前偏向于资源所有者的收益分配体制,转而偏向普通民众。 果能如此,当是此轮CPI上涨带给民众的最大利益,也是国家经济健康向前发展的巨大新动力。 8月份的CPI统计结果,让人多少感到有些意外、担忧和警觉。不过从6月份的4.4%,到7月份的5.6%,再到8月份的6.5%,CPI在不断创出新高的同时,增幅似呈逐步减缓趋势,这是唯一让政府稍感宽心的现象。但周小川最近的讲话已经表明,央行正在把对抗通胀作为目标。 我们看到央行坚定不移控制通胀的决心和措施的声音的表达,那就是在七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四次提高存贷款利率之后,现在希望实际利率为正值。 但持续加息之举,对于启动内需、鼓励消费是否十分有利,我们仍存疑惑。 一系列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因为物价的上涨,民众的基本生活消费支出又增加了许多。粮食价格涨6.4%,油脂价格涨34.6%,肉禽等价格涨49.0%,鸡蛋价格涨23.6%,而食品、禽肉价格的持续走高,已被视为CPI创出新高的最大“推手”。 如今已不是有没有通胀的问题,而是通胀问题到底有多严重。不容忽视的趋势正在出现:通胀压力从上游肉禽及其制品行业向下游传导,通胀进一步蔓延的可能性加大。 也许对食品和猪肉价格上涨有最切身体会的普通民众,未必会感受到CPI连续几个月上涨,来自于农作物价格的上涨引发的饲料价格上涨这类资源性问题。显然,依靠提高生猪存栏量、发展猪蓝耳疫苗改变不了现实。两年前,罗杰斯就看好农产品价格上涨。在能源紧张和人们食肉量增加的双重压力下,农作物价格自然会保持高位运行,新能源原材料与食品及饲料的竞争只会加剧价格上扬。食品价格在CPI中所占比重过大,导致CPI根本不可能快速向下,人们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疲于应付通胀。 但真正可怕的不是CPI持续走高,而是对弱势群体的补偿机制不能及早确立和到位。无论通胀预期的根源是什么,也无论随着食品价格逐步得到控制,特别是猪肉价格的趋向平稳,通胀预期的压力是否将有所减小,在客观现实面前,在宏观调控之际,能否少些美好想法,多些民生关怀,特别是多些防止消费价格上涨成本全部转化到普通民众身上的具体措施,既考验着政府的调控智慧,也体现着政府亲民、爱民的执政理念和民生情怀。而对于那些公共产品的涨价欲望,政府更当以监管者的角色对其严加控制。 站在普通民众的立场上看,在促进经济发展与防范通胀问题两者之间,孰轻孰重,政府心中理应有把量尺,政府真是要为消除通胀压力做更多实在的事情。 虽然政府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来缓解物价上涨对普通民众生活造成的影响,但总的来说,这些措施基本属于应急型的,只能解困于一时,难以应对物价长期上升的趋势。因此,政府是否必须建立一种机制,当物价上升影响到民众生活时,该机制能够尽可能消减这种影响? 让其有稳定的就业,并提高其工资水平,当是政府对弱势群体利益最为基本的保护。而在此基础上,建立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公共财政支出、社会保障制度以及转移支付等力求公平、有效的社会再分配体制,最是根本的解决之道。与此同时,或许还应将垄断企业上缴给国家的利润,通过再分配体制,更多地向民生倾斜、向弱势群体倾斜、向改善公共服务倾斜,从而惠及全体民众。 此外,政府还应增大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以减少民众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这和再分配机制等社会公共政策的变革与进步依然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 而从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考虑,政府或应更重视建立稳定的利益补偿和纠偏机制。政府或可因为有了这种机制,而减轻自身所承受的压力。 我们有充分的信心期待着十七大以后改革能够加快,其中最重要的改变之一必是从当前偏向于资源所有者的收益分配体制,转而偏向普通民众。 果能如此,当是此轮CPI上涨带给民众的最大利益,也是国家经济健康向前发展的巨大新动力。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