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中国式通胀须用中国式调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4日 15:24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本报记者 周娜

  方式

  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抑制通胀的方法竟然是治理环境、是提高工人工资、是建立社会保障体制、是提高资源价格,但这恰恰就是中国式的抑制通胀法。

  这个夏天,比高温天气更让人感到炙热的是物价。年初,前所未有的高价猪肉刺激着中国公众的神经,但

  现在,似乎越来越多的商品加入了涨价的行列。随着这一场罕见的大范围物价上涨席卷中国,通胀幽灵正在逼近。

  由于资产价格以及实物价格上涨与工业消费品价格的持续低迷并存,这一轮表现形式极为特殊的物价上涨被称作“中国式通胀”。正因为中国的通胀成因与表现形式如此与众不同,抑制通胀的方法竟然是治理环境、是建立社会保障体制、是提高资源价格,但这恰恰就是中国式的抑制通胀法。

  由资产及实物价格带动的中国式通胀

  之所以称为中国式通胀,是因为表现形式特殊,资产价格以及实物价格上涨与工业消费品价格的持续低迷并存。

  事实上,中国式的通胀形态确实非常有趣的,一开始它体现在资产价格上,尤其是

房地产市场,使得仅仅在一年期间,中国一线城市的
房价
增长近一倍。然后,夸张地表现在肉蛋价格上。坦率地说,中国式的通胀对社会的作用并不是均匀的,在客观影响上,实际上它有着某种“劫贫济富”式通胀的特征,它“提升”了住房市场的价格,迫使低收入者“离开”;随后又制造了基本饮食的“昂贵化”,对低收入者不利。

  至于为什么工业品价格稳定、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涨幅回落?原因很简单,是因为中国的低利率政策的“补贴”。中国一直采用廉价的资本使用价格(很低的利率)“补贴”了“工业生产传导链”上的上下游利益主体。传导链的上游它不仅享受了价格上涨带来的利润,而且还享受了廉价资本带来的“补贴”效应。这些生产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的企业就愿意控制价格增幅(实现更多的竞争收益),卖给工业链条下游企业。

  对于下游企业来说,只要银行的贷款利率低于上游产品的价格涨幅,那么大肆向银行借钱则是非常划算的,因为资金的低成本可以抵补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的轻微增幅,甚至这些可怜的下游主体还有力量去发动新的“价格战”,导致终端产品价格很低廉,造成生产的产能过剩。

  对此,易宪容的论断一针见血:所谓的中国式通货膨胀,就是指用严格管制下的低利率政策先是推高资产价格,然后推高基本生活品价格的飞涨,最后引起国内各种物品价格全面上涨。

  “匪夷所思”的中国式通胀治理

  早前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居安思危。所谓的“危”,是指“投资增幅仍处高位,货币信贷增长仍然偏快,贸易顺差仍在扩大,结构调整仍然滞后,节能减排形势相当严峻,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扩大,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有关问题亟待解决。”

  有关通胀的讨论已经使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越来越清晰,除了上述因素之外,还包括收入分配体制的严重扭曲,社会财富过度集中于政府与企业手中。同时,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不足,内需受到内外夹击疲弱不振。面对如此的通胀表现,抑制通胀的方式也应该出之以中国式方法。

  中央遏制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措施中,有如下重要内容:在能够承受的范围内以加息的方式提高资本价格;着力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

  有心者早就感到了中国环境保护的力度在加强。环保的效果如何暂且不论,但这至少说明企业的生产成本在提升,那种依靠廉价资源的盈利模式将很快宣告终结。另外,中国政府对社会保障问题也越来越重视,从某个角度来说,这正是政府投资从经济领域转移到公共产品领域的一个表现。这些情况表明,中国要素资源价格极端低廉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抑制通胀的方法竟然是治理环境、是提高工人工资、是建立社会保障体制、是提高资源价格,但这恰恰就是中国式的抑制通胀法。

  抑制通胀必须防范伤害民生

  谈到中国这一轮通胀的治理,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教授谈儒勇表示,在治理通胀时,必须把握几条原则:第一,不能损害农民的利益;第二,确保城镇中的困难群体的实际生活水准不下降;第三,不能进一步拉大已有的城乡差距。

  因此,谈儒勇认为,首先,对农业进行补贴,提高农民种粮及饲养牲畜的积极性。通过补贴,可以使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下降,进而降低农产品的价格。这样做既可以不损害农民的利益,也确保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不受影响。其次,为了降低通胀的危害,在政府财力允许的情形下,可以通过发放食物券的形式给予城市中的困难家庭以补助。

  而中国财经传媒人联盟特约观察员、上海

证券报评论版主编时寒冰则认为,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通货膨胀对民生空间的挤压。单纯的行政干预效果可能非常有限,要减小通货膨胀对民生的伤害,需要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措施。

  对于具体的措施,时寒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一,重新恢复保值储蓄,避免居民储蓄快速缩水。目前,储蓄存款利息率低于通货膨胀的速度,换句话说,储蓄存款利息率是负值,这种情况即使在央行多次宣布加息后也未能改变。由于储蓄实际利率为负数,那些不愿意听任储蓄缩水的人,就只能把储蓄投资到房地产和股市方面,导致我国房价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上涨,并推动着股市大涨。

  而我国过去有保值储蓄业务,它对稳定经济、遏制通货膨胀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物价下跌,中国人民银行从1996年4月1日起停办了保值储蓄业务。目前,鉴于物价上涨速度过快,应重新恢复保值储蓄业务,避免居民财富因通胀而缩水,也防止储蓄资金大量流入房市进行投机活动,加大宏观调控难度。

  其二,应提高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是避免通货膨胀蚕食民生空间的有效措施。但是,我国居民收入的增长存在着两个问题:其一,工资收入增长缓慢。美世咨询(全球最大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机构)的调查显示,在过去5年中,印度的平均工资增长率为11.5%,中国为7.5%,而同期内中国GDP增长率高达10%,而印度还不到8%。其二,收入提高最快的是垄断行业,这些行业将许多成本转嫁给民众,坐享暴利,而那些不掌握垄断资源,处于弱势地位的民众收入上涨缓慢。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