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央行频举巨斧欲控通胀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4日 15:23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本报记者 宏宸

  目标

  事实上,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央行今年已经4次加息,但仍未使负利率状况有所改变。央行有关领导多次在不同的场合表示:通货膨胀压力正在显现,央行控制通货膨胀的决心和措施是坚定不移的。9月7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出席有关会议间隙表示,对通货膨胀感到担忧,并重申“对抗通货膨胀是我们的目标”。

  9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8月份统计数据,居民消费价格(CPI)总水平同比上涨6.5%,超过1996年6%的水平,创下11年来新高。

  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他为中国的通货膨胀状况感到担忧。有关专家则预计央行今年可能将加息两次以上以抑制通胀。

  而事实上,8月经济数据发布之前,调控层便已流露出对此轮通胀和流动性过剩的担忧。上周,央行加密政策出台节奏,特别国债、存款准备金率、定向央票三大调控政策鱼贯而出。而更早前,伴随着通胀的一路攀升,央行自今年年初以来,已采取7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4次上调1年期基准存款利率等措施,以期达到宏观调控目的。

  央行货币政策几乎悉数登场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素有货币政策“巨斧”之称。在货币乘数作用机制下,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会对货币供应有成倍的收缩作用。可见,央行年内频举“巨斧”,足以表明央行缓解通胀压力的决心。同时,央行除了使用发行定向票据、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以及使用手中的特别国债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等“组合拳”来收紧流动性外,并多次动用杀手锏———“利率工具”。可以说,央行能够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箱里的工具几乎悉数登场。

  对于央行来说,抑制通货膨胀风险已上升为目前最重要、最迫切的任务。6.5%的CPI月度同比涨幅,无论是与国内的历史数据相比,还是与其他国家数据相比,都已经给货币政策亮起“红灯”。

  抑制通货膨胀风险是我国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除了1992-1996年我国曾出现的通货膨胀时期,近10年来CPI月度同比涨幅从未超过6%,8月份的数据值得警惕。

  有关专家认为,在目前PPI和CPI双双走高的情况下,市场必定涌现新一轮的通胀预期,央行近期可能还会使出加息的杀手锏。

  中央密集出台政策抑制通胀

  除了出台货币政策,一段时间以来,中央密集出台了一系列调控物价的举措。这些举措,由国务院“促生猪生产稳市场供应”的意见“领衔”,发改委、商务部、农业部、工商总局、劳动部、民政部等,皆在各自职能范围内出台了相关举措予以跟进。尤其是发改委,在一周之内,推出的举措前后共有三项。这些举措虽说颁行后不可能收到立竿见影之效,但一段时间后,综合性调控效果当能有所体现。

  抑制通胀,中央政府的决策不只限于控制食品价格上涨过快,对一些关联性更大的特殊商品试图搭车涨价的图谋,譬如成品油价和电价,垄断寡头涨价的非分诉求亦被发改委间接驳回。

  抑制通胀,地方政府也紧随中央政府之后。我们粗略梳理下来,北京再次调高了低保标准,上海提高了低收入家庭补贴,湖南直接宣布近期电价不涨……金融、保险这类一般不再直接承担行政指令的机构,也被地方政府调动起来,参与增加食品供给的间接保障行动。此外,在各地普遍调高补贴和低保标准之外,多数省市相继启用了价格调节基金,用于生产与流通环节的针对性补贴。

  日前,温总理相继踏访京城两大农副产品批发零售市场,就当下部分商品价格上涨过快、影响困难群体生活质量的问题再次强调,不但要安排好民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生活,还要安排好对困难学生的补助,保障高校副食品供应和价格稳定。此外,温总理还首次作出承诺,为提高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金补助标准,确保低收入群众现有生活水平不降低,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补助资金。

  对抗通货膨胀是央行目标

  事实上,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央行今年已经4次加息,但仍未使负利率状况有所改变。央行有关领导多次在不同的场合表示:通货膨胀压力正在显现,央行控制通货膨胀的决心和措施是坚定不移的。9月7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出席有关会议间隙表示,对通货膨胀感到担忧,并重申“对抗通货膨胀是我们的目标”。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表示,国内通胀迹象已经非常明显,近期还可能进一步提高利率。但是,目前通胀的重要原因是生产成本的推动,因此通过加息抑制需求的调控手段并不对症,效果也不会很大。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认为,货币政策只能缓解而不能彻底根治流动性的难题。央行继续使用加息、发行央票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这三个工具都有难度。首先,加息势必会进一步刺激外资涌入,从而增加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其次,发行央行票据以及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虽然减少了货币供应量,但也将抬高货币市场利率。因此,他认为,货币政策不是万能的,目前只依靠货币政策进行调控已经走到了尽头。

  有专家指出,我国的通胀水平可能会在2008年内直达7%,这一数字对处于经济高增长下的发展中国家并不常见。目前,中国的当务之急是降低通胀预期。如果对通胀上升的预期变得不容改变,劳动力、产品和服务市场就可能出现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对经济的猛烈紧缩和硬着陆。

  专家献计下一步调控措施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金融的作用日益显著地影响着中国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利率、汇率以及央行向市场直接发行票据或债券以紧缩流动性等都是重要的金融调控手段。但是,中央银行不可能是全能的,中央银行“工具箱”中的工具数量是有限的,并不是所有的经济、金融问题都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来解决。

  有专家认为,目前通胀的重要原因是生产成本推动的,通过加息抑制需求,其调控作用非常小。而另有专家认为,持续小幅加息等一系列紧缩政策的出台,能够很好地控制通货膨胀。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加息能够抑制未来通胀的预期,但很难解决目前由食品价格上涨带来的通货膨胀。他认为,人民币升值对通胀很有好处,升值有利于降低输入性的通胀。

  而李慧勇则认为加息能够解决通胀问题。他认为,目前的通货膨胀已经有由点到面的发展趋势,加息相当于对货币购买力的补偿,能够稳定通胀预期。他认为,未来需要采取加息、人民币升值和控制政府定价等措施来缓解通胀问题。

  货币的政策效果不可能立竿见影,易纲在此前的一个会议期间曾表示:“改善负利率需要一个过程,要放在一个适当的时间段内看,不会一个月内就明显见效。”

  中信证券的宏观分析师陈济军告诉记者,加息对短期抑制通胀不起作用,还需在财政政策方面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同时严厉打击厂商联合提价,增加供给。

  对于下一步的调控政策,业内专家表示,仅仅靠货币政策难以起到效果,需要必要的财政政策予以辅助。政府可能出台一些限价、补贴措施,如限制水电煤气的价格和服务价格,也可能提高工资,加大对收入分配的调节,通过加强社会保障来调整收入差距。房地产方面,可能尽快出台住房方面的物业税、调高首付比例等调控措施。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