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8个月新增贷款超3万亿的背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4日 01:59 第一财经日报

  倪金节

  央行9月12日公布了8月的金融数据,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8月新增贷款为3029亿元,如此一来,前8月贷款累计达到3.08万亿元,已突破了年初市场预计的3万亿元目标值。

  虽然央行的信贷目标不是指令性的,年初既定的目标不一定要坚守,但金融机构屡屡打破“信贷纪录”,让我们不得不思量其背后的因素,究竟是什么力量在左右着贷款的屡创新高?仔细思之,不难发现,支撑信贷快速增长的原因其实并不复杂:

  首先,“老掉牙”的银行盈利模式是造成信贷猛增的根源。一直以来,各大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靠的是存贷利差。今年上半年,所有上市银行的业绩全部“大丰收”,50%的业绩增长算低的,100%的利润增长一点也不稀奇。但是令人惊讶的是,没有一家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可以达到20%以上的比重。换言之,所有银行80%以上的收入都是靠传统的利差收入来获取的。

  再者,畸形的融资模式是造成信贷猛增的直接原因。中国目前的金融体系还不健全,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比例严重失调,企业融资过于依赖银行。以“信贷大户”

房地产业为例,央行上海总部9月10日发布的8月份信贷运行报告显示,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猛增71.3亿元,比7月份多增12.6亿元,创2005年以来单月增量新高。值得注意的是,当月新增个人消费贷款占新增贷款总量的99%,而房贷占到了90%之多。房地产业成为信贷的“消费大户”已成事实。

  第三,贷款利率偏低是造成信贷猛增的又一重要原因。对于目前高额的投资回报来说,不到7%的借贷成本对企业来说简直可以忽略不计。而且,目前以楼市和股市为代表的资产市场持续火爆,其回报率更高,因此对于借贷者来说贷款是很明智的选择。

  目前在经济增长保持11%的大背景下,加上上述这些因素,信贷的猛增也就不足为怪。但信贷的猛增会给我们带来一系列的麻烦,最终将加剧银行系统的金融风险,并可能祸延至整个资产市场和中国经济。

  比如,目前有大量的信贷资金“堆积”在楼市,一旦

房价下跌,银行的不良资产势必将迅速上升,银行的利润将不可能再延续今年上半年的
神话
。而且现如今银行股已经占据了A股40%的市值,一旦因为不良贷款上升导致银行业绩大幅下滑,银行股必然“大滑坡”,在银行股和地产股的带动下,A股大幅度下挫是可以预见的。

  而要想控制住信贷指标,靠央行的货币政策、窗口指导等措施并不能解决问题,为今之计是采取行政指令的办法,严厉控制银行的放贷冲动。前几年之所以一度出现“宽货币、紧信贷”的货币形势,就与硬性要求直接相关。

  2004年和2005年的时候,由于银行股份制改造伊始,加强了对资本充足率等指标的强行约束,银行一时间出现了“惜贷”的情况,而现如今银行纷纷登陆资本市场,更“财大气粗”了,没了行政指令性的约束,贷款就像“泄闸的洪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流向了市场。(作者为媒体专栏作者、财经评论员)

    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 邮发代号:3-21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