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通胀压力推动外贸调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3日 17:37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有关专家指出,尽管在目前看来,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的通货膨胀影响不大,但是这只是短期的,如果不加强管理和保护,直到发生大的通货膨胀,势必会影响到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防止由进出口贸易而引发大的通货膨胀,势在必行。

  本报记者 宏宸

  何顺昌经营一家从事速冻蔬菜出口的外贸公司,他的供货方是位于漳州市郊的一个6万多平方米的蔬菜基地。从今年3月开始,他不得不面临蔬菜出厂价格的上升和海外订单的减少。随着他将甜豆的出口价格由之前的5500元人民币/吨,调升至6000元人民币/吨,但出口量直线下降,3月份的出口量是43柜,到7月只有20柜,还不到原先的一半。

  对何顺昌这样的出口加工商而言,关于通货膨胀的抽象争论并不是问题所在,重点在于现实的价格上涨正在削弱自己产品的竞争力,从而大量丢失海外生意。

  另一方面,令人烦恼的还有:中国外汇储备急剧增加到今天令人头疼的规模,主要源于出口增长太快。而且无论是

人民币升值,还是出口政策限制,暂时似乎没有什么能挡住它飞奔的脚步。

  进出口贸易对通胀产生影响主要有三种途径

  外贸专家指出,进出口贸易对我国通货膨胀产生影响主要有三种途径:货币供给途径、国外商品的价格传导途径、成本传导途径。其中,货币供给途径的传导机制是:当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长期大量的对外贸易顺差而形成巨额外汇储备时,国内市场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一方面,商品从国内市场被大量输出到国外;另一方面,为收购出口所得外汇,却要增加货币投放。这样,会造成流通中通货过多,引发通货膨胀。另外,当国外资本大量流入而引起国际收支顺差过大时,也需要增发大量本国货币以收购外汇,从而也会导致国内货币供应量过多,引发通货膨胀。

  从国际收支情况来看,我国长期表现为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至2006年10月,我国外汇储备一举跨过万亿美元大关。由于外汇不能在市场直接流通,中央银行为买入外汇需要投放大量本币,构成外汇占款。随着外汇占款的增加,基础货币投放量随之增加,并引起广义货币供应量的扩大,从而引发价格上涨。通货膨胀的压力增加,将影响我国经济的稳定运行。

  国外商品的价格传导途径的传导机制是:当国外出现通货膨胀、价格上涨时,在价格机制的作用下,一方面,由于国外商品的价格上涨,会导致该国对外商品出口的增加,从而增加该国的对外贸易出口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国外商品的价格上涨,又会减少本国居民对国外进口商品的消费,而转为增加对本国商品的消费,由此,一增一减,最终引起社会总需求的增加。

  从国外商品的价格传导途径看,近年来,我国对外商品出口连创新高,对外贸易连年出现顺差。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全球经济复苏导致的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如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国市场需求的增加。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字,截至2005年底,我国对外贸易中的经常项目顺差已达1608亿美元,同比增长近50%。从商品出口的增幅来看,月均同比高达38.3%,进口同比高达30.5%。快速增长的对外贸易,不仅提高了我国对出口商品的市场需求,而且也引发了整个社会总需求的膨胀。这种膨胀的社会总需求一旦失控,就会引起通货膨胀。

  成本传导途径的传导机制是:由于国际市场上石油、原材料等价格上涨,导致国内这些基础产品的输入价格增加,从而引起国内的价格上涨,并最终引发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从成本传导途径看,2005年,国际石油价格持续攀高。研究表明,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将大体沿着这样一条产业链,以对整个国内价格体系发生作用:首先,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将导致国内成品油和有机化工产品的价格上升,而国内成品油价格的上涨又会引起交通运输、用油工业品以及居民燃气价格的上涨:其次,有机化工产品价格的上涨则与国际原油价格同步,随着有机化工产品价格的上涨,其下游的塑料、橡胶和化纤等工业中间品的价格也将进一步上升,并由此一步一步向下传导,最终引起整个社会价格总水平的上升。这种逐次传导的价格上涨机制一旦失控,就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映,产生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目前国内三次石油价格的调整对整个物价的拉动作用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另外,在我国,进口的绝大部分商品是生产的必需品,原材料、燃料、机械及运输设备的进口量在总进口额中占的比重比较大。来自日本、美国以及欧洲等我国较大的进口国家和地区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对我国进口额影响较小,而从拉丁美洲进口商品价格的影响比较显著,其原因主要是我国自该地区进口的大多是原料和燃料等初始生产要素,而这些初始生产要素又是国内无法自产而又必需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这就决定了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会提高厂商的生产成本,引起物价上涨,会对国内通货膨胀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也提醒我们今后要注意进口商品和服务的结构。

  防止进出口贸易引发更大的通货膨胀

  有关专家指出,尽管在目前看来,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的通货膨胀影响不大,但是这只是短期的,如果不加强管理和保护,直到发生大的通货膨胀,势必会影响到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防止由进出口贸易而引发大的通货膨胀,势在必行。

  首先,我国应加快对外贸易的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在发展中努力减少过大的贸易顺差,是今年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任务。长期以来,我国出口商品的60%以上都是一些鞋帽之类的

纺织品,我国贸易持续顺差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产业转移所形成的“美欧消费,亚洲加工”的全球贸易格局。而真正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基本上没有。

  其次,提高整体竞争力需要优化关税结构,逐步缩减关税手段的运用范围。为提高对本国工业制成品的有效保护程度,我国应使关税税率随着产品国内加工程度的深化而上升,即对初级产品、中间品的进口免税或征收很低的关税,而对最终产品征收较高关税。取消不规范的关税减免,缩小名义关税和实际关税的差距;要加强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的调查实施能力。

  为应对进口产品急剧增加和国外企业的不正当竞争,我国可利用有关规定,终止其对国内市场的侵害,维护相关产业和企业的利益;要运用法律等手段保障国内产业。尽快制定相关法律以及统一的产业技术标准,充分发挥政府采购对产业成长的促进作用,在限制国外企业市场力量的同时,规范国内企业的竞争行为,提高其整体竞争力。

  第三,完善出口措施。要调整出口补贴的方向,将出口补贴的重点转向产品价值链的研发环节,调整现行的科研和技改政策,推进国内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创新,促使我国产业获得动态的比较优势。要加强宏观调控,进一步整顿出口秩序,加快建立市场经济的价格运行机制,尽快形成与国际接轨的价格体系,加强对出口企业的协调管理,避免因出口企业低价竞销而引发贸易摩擦,导致出口市场和效益的流失。要强化中介组织的功能,为出口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应提高现有行业协会的服务功能,建立和完善涉外的律师、会计、

审计服务体系,同时加强外经贸管理部门及海关、外汇、保险、银行、商检等机构的网络化建设,为出口企业提供全方位、高效率、规范化的服务。

  第四,加强监测及预警。特别是要加强对国际市场价格波动、主要商品进出口数量与价格的监测及预警工作,充分发挥进出口对供求总量平衡与结构平衡调节的作用。我国以往的价格调控主要是局限于国内市场,对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对国内市场物价的影响,以及进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化对国内市场供求总量与结构平衡的作用重视不够。以至于对外贸易没有很好地起到调节国内市场供求关系和平抑国内价格波动的作用。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温铁军研究员分析了最近18年的统计资料后指出,我国的粮食进出口在客观上加剧了国内供求矛盾和价格波动。

  第五,建立调节基金制度。建立重要进出口商品的物资储备和价格调节基金制度,以控制国内市场物价,减轻国际市场突变对国内物价的影响。在世界经济日益一体化的条件下,国际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的突发性变化,极易造成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影响国内市场的供求平衡与价格稳定,进而引起大的通货膨胀。为保证国家的经济稳定和政治安全,对于粮食、石油等重要战略物资要建立健全物资储备与价格调节基金制度,防止国际市场供求关系与市场价格的变动对国内市场造成过大的冲击。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