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央行对通胀风险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3日 11:02 南方都市报

  推荐  

  再创新高的CPI数据将央行推向风口浪尖,人们指责由于央行不加息、缓升值造成了今天的局面。央行确实应该承担责任,但他们只能承担该由他们承担的那部分责任。并非替央行伸冤,他们承担不了调整中国经济结构的重担。

  央行应该对巨大的通胀风险承担什么责任?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日表示,对抗通胀是央行的目标,这是一个央行行长所能发出的最明确的紧缩信号。按照银行法规定,央行的目标保持币值稳定,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近两年来,央行也的确忙于回收货币,几乎无心他顾。

  但央行存在的双重目标导致了央行既是货币的回收者,同时也是货币泛滥的制造者,不仅因为以往完全刚性的结售汇制度,也因为主导者力推以通胀税来化解国企改革成本、国有银行系统的巨大金融风险。客观地说,正是因为多发货币才挽救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崩溃危机,现在这些在

资本市场呼风唤雨的金融机构,已经成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阶段性成功的样板,而这些机构正是通货膨胀最大的受惠者。当经济体无法消化多发的货币,通胀的风险迟早会降临到我们头上。在这方面,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之职的央行难辞其咎,不能以央行事实上的不独立作为托辞,因为央行在此过程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通胀的另一个成因,是我们正在加速打造一个对利息反应缺乏敏感性的经济体系。大型国有企业凌驾于市场体制之上,可以从银行、资本市场获得源源不断的金融资源,并且动辄几十亿元的大型基础项目可以获得高额的产品溢价,货币成本对这部分企业不发生效用,我国的PPI(工业品出厂价格)价格的上涨主要拜上游产业以及这些大型企业所赐,这样的企业越多,通胀风险越大,而货币政策的效用越低。

  央行显然无法对这样的经济结构性失衡负责,他们对于货币虽然有重要的建议权和执行权,却恰恰缺乏至关重要的制定权。正如目前的经济体制一样,所谓的央行独立性、货币的传导机制,都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以这样的体制,不要说货币政策难以落地,就是

宏观调控也只能是疾风骤雨,而不能收长期之效。

  明智一些,央行现在不可能快速加息,第一要等待美联储近期是否加息的信号,第二加息将沉重打击本就缺乏融资渠道的中小企业,第三特别国债存款

准备金率的效果如何还需要观察一段时间。

  (作者叶檀,原刊于《每日经济新闻》,本报有删节)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