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CPI再涨 我们应该做什么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3日 10:50 中国财经报
本报记者 战雪雷 □着眼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不应人为限制物价□更透明地传递信息,准确地将价格信号释放出来 □政府的力量应主要放在服务社会上□应对短期物价波动行为,应急性的措施不能作为常规性的动作来进行 9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数据,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5%,连续两个月刷新1996年以来的新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晓晶预测,CPI在短期内还将维持在高位,但是在年底会有所下降。 粮食、肉类等食品价格是本轮物价上涨中的主要力量。食品价格上涨占到整个物价上涨的80%。8月份的统计数字显示,食品价格上涨18.2%,非食品价格上涨0.9%。 张晓晶向记者分析,粮食、肉类生产需要一定的周期,因此供给状况在短期内不会有明显的改变,在未来一段时间,价格还将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等待供应量增加后,物价才会有所下降。在物价短期波动中,政府不应过多进行微观干预,而应主要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蛛网理论:供需决定价格价格决定生产 8月,粮食价格上涨6.4%,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49.0%。“供需决定价格,对农产品供需解释的蛛网理论是经济学著名的理论,主要用在解释供求不平衡时所发生的价格和产量循环影响和变动。凡蛛网理论研究的主要产品,从生产到上市都需要较长的生产周期,而且生产规模一旦确定,在生产过程未完成前,不能中途改变,因此市场价格的变动只能影响下一周期的产量。同时认为本期的产量取决于上一期的价格,本期的价格决定下期的产量。因此,蛛网理论非常适合解释农产品的供求状况及其价格的基本走势。一般认为蛛网理论的典型例子,是英国养猪产业的循环周期。它也能够很好地解释我国目前猪肉生产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张晓晶告诉记者。 具体来说,农民总是以现有的市场价格为标准,预期未来的收益。去年猪价过低,养猪赔钱,农民不愿意养猪,加之发生在南方部分地区的猪蓝耳病疫情,造成母猪流产和仔猪大量死亡生猪出栏大幅度下降,猪肉供应偏紧,这是近几个月猪肉持续上涨的原因。猪肉价格的上涨也有猪饲料价格上涨成本推动的作用。但是猪饲料的原材料粮食上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乙醇等新能源生产对粮食的需求增加导致国际市场粮价上涨。“假设供给减少一半,需求不变,价格就会上涨一倍。今年价格低,人们对价格信号做出反应,供给就会减少,明年价格高,人们就会增加生产,供给就会增加。”张晓晶分析。政府应保护市场机制不应对市场进行微观干预 张晓晶向记者解释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后,突然话锋一转:“政府所做的事情,是将熨平短期市场波动的政策和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结合起来,而不是人为地限制物价,将重点放在对微观市场的干预方面。人为限价,副作用很大,破坏价格的信号作用,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也就被破坏掉了。” 市场通过商品、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给的变化决定其价格,使价格反映资源的稀缺性,进而由于价格的变动引导着资源在各产业部门和企业之间的流出流入,达到资源利用的节约及其在各部门的配置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 同时,政府应该更透明地传递信息,准确地将价格信号释放出来,将影响产量和价格的信息及时地告诉农民。比如,及时告知农民蓝耳病的疫情和防治方法,请专家分析预测市场变化,引导农民生产。 “应对短期物价波动行为,应急性的措施不能作为常规性的动作来进行,不管是牛肉面、方便面还是肉类或者其他商品的价格。”张晓晶冷静地提醒,打着抓“民生工程”的旗号,控制价格,扭曲价格的行为,短期内看起来百姓会获得福利,但是长期来看,低物价将影响供应,受损害的还是老百姓。扭曲的价格,其信号作用也随之丧失,最终是对整个市场机制的破坏。 “没有勾结、串通,囤积居奇,不违背价格法,没有采取不法行为,政府就不应该以规范的名义去干预市场价格的形成。市场,就是你涨得太高就卖不出去。消费者所面临的是鉴别和掌握市场信息的问题。政府可以正确提供市场信息,比如公布其他市场的价格和供应情况。” “政府的力量应该服务于社会。我们搞的是市场经济,要为百姓长远利益着想,为市场机制着想。市场机制在调节生产、配置资源、价格决定方面是最有效的。政府不应该干预微观价格的形成。计划经济时代政府也希望大家过得好呀,但是并没有达到目的。”张晓晶多次向记者强调尊重市场机制的重要性。 针对目前政府对养猪加大贷款、保险、补贴投入力度一事,张晓晶提醒,这些措施有可能导致未来猪肉供应大幅上升。受惯性的作用,政府的政策支持不是到有足够的猪出栏就会马上停下来的,政府希望把握得恰到好处。如果猪肉供应过多,吃亏的可能还是养猪户。“到时怎么办?政府是不是又该给补贴?”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