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加息央行别无选择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3日 10:11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贾壮 8月份CPI同比上涨6.5%、贸易顺差249亿美元、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8.09%、货币信贷同比多增1160亿元……把这些数据套入任何一位经济学者的预测模型中,都只能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央行应该加息。一位接受记者采访的学者甚至表示,现在的问题不是讨论是否应该加息,而是央行会在何时加息。 观察央行昨日公布的金融运行数据,有三个特点值得关注。一是广义货币的增速虽然环比有所下降,但较年度调控指标还有距离;二是货币信贷的扩张速度依然不减,尽管央行在前8个月四次加息,期间多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三是狭义货币的增速突然出现跳升,显示企业的投资意愿非常强烈,而投资增速过高是经济走向过热的“罪魁祸首”。 “央行别无选择,只有大幅度加息才能解决问题。”有券商宏观经济分析师认为,现在企业对于央行小幅提升基准利率欠缺应有的敏感和警惕,相较于动辄超过10%的利润率,几十个基点的利率调整根本起不到抑制信贷扩张的作用,从今年前8个月货币信贷在调控中迅猛增长的情况可以明显看出这一点。 支持央行加息更为充分的理由是物价走势。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了6.5%,创下了11年来的新高,前8个月的CPI累计上涨也达到了3.9%,高于央行认可的调控目标。尽管有关部门一再强调目前没有发生全面通胀,价格上升具有结构性特点,食品价格的逐步回落必然促使整体价格的回落,但是居民对食品价格的敏感很容易造成通胀预期,央行非常有必要改变居民的预期,并对负利率下的居民存款进行补偿,加息是改变预期和利率补偿的不二选择。 事实上,央行也认同应该考虑扣除食品价格的核心通胀变化,但对食品价格上涨带来的通胀预期非常警惕。在此前公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央行明确提出,公众对通胀的感受主要基于经常购买商品的价格,当前价格上涨最快的肉禽蛋是居民日常消费的重要商品,因此居民感受到的通胀可能高于实际通胀水平。当“感受通胀”大于“实际通胀”时,价格预期可能进一步被推高。总的来看,在全球通胀压力上升的背景下,更需关注食品等涨价向一般消费品传导的风险。 对于加息的时机选择,申银万国证券分析师李慧勇认为,目前负利率情况进一步恶化,央行在9月份加息的可能性很大,最晚也不会超过10月份。瑞士信贷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陶冬分析称,今年年底前至少要加息两次,明年至少再加三次,中国加息步伐加快在所难免。高盛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梁红也认为,央行在年底前会两次上调基准利率。 作为一种“常规”的调控手段,央行仍然不会放弃存款准备金工具在调控流动性当中的作用,除了深度冻结资金的效果之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还有降低货币乘数的作用。不过,鉴于目前存款准备金率已经接近历史高位,有专家质疑央行继续上调的空间。 更值得关注的是,存款准备金工具其实是央行在被动投放基础货币情况下的一种既经济又无奈的选择,这种工具难以长期使用。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货币政策效果传导不畅,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原理是希望通过紧缩银根提高资金价格,从而达到抑制私人部门投资活动的作用,但在我国由于企业对利率变化缺乏敏感性,存款准备金率的“巨斧”作用被大打折扣。正像有的经济学家给出的比喻:存款准备金率像是麦田里面的稻草人,既吓不走麻雀,又改变不了麻雀的预期。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