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遏制通胀 央行还有什么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2日 14:44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本报记者 周娜

  关注

  现在物价全面上涨,通胀越来越厉害,食品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很大,涨价所引发的恐慌情绪也在蔓延。而政府对外要抵抗国际投机资金、国际热钱,对内要抵抗国内投机力量。这几种力量结合起来,就拉高了人们的生存成本。

  8月22日的加息刚刚落定,9月7日,央行发行1500亿元定向央票。之前一天,央行再次动用货币政策工具,将存款准备金利率小幅上调,以抑制流动性泛滥。宣布9月25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此,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12.5%的水平,距1988年的历史最高点13%仅一步之遥。纵观2007年,央行为了控制通货膨胀和抑制流动性严重过剩,将作为货币政策中的两种数量工具同时使用,并且前者是年内第五次使用,后者是年内第七次使用,表明央行的调控力度正在进一步加大。

  央行接二连三的下重手,之后最大的悬念也许就是,周小川手里还有什么牌?年内还会继续加息吗?

  加息能否遏制通胀猛虎?

  国家统计局近日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CPI已高达6.5%。如此之高的CPI,理论上说央行应该选择在适当的时机出台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以遏制CPI数据的继续攀升。其中,“持续加息论”是不少学者提出的最为扎眼的政策建议。那么,当下随着中国经济的“热度”日趋升高,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诸多问题的大背景下,按照“教科书”的方法,加息能遏制住通货膨胀这头“猛虎”吗?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军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仲大军认为,过去调控通胀增加点利息真管用。你涨到6%、7%,相当于给储户补贴。“但是今天的事情完全相反,你要再按那种手段,那都补贴给外国投机者了。游资它更跑到中国来,呆在银行里,赚利率。现在中国想靠利差把外资逼出去,利率就是不提高,外国如欧洲利率都是5%、6%,我们是3%,比他们低两个百分点,让他们进来后是亏的状态。但

人民币升值他们一下就赚了。我们把这个利率压得很低,人民币也压得很低,合起来抵御游资。现在他跟你打赌,你不是人民币压得很低不涨吗?他就拼命往里钻。现在中国已经被西方流动性过剩的热钱‘美女蛇’缠住了脖子。”

  由此,仲大军指出,现在的通胀面对国外国内两方面的压力,很难调控。“今天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国际投机者,现在海外游资占我们中国储蓄至少能占到四分之一。你加息这些热钱根本不在乎。你加个0.2%,那点利率空间跟通胀相比,利率基本还是负利率。现在还弄减税,几个措施加起来,在现在通胀率高过5%的情况下,银行存款还是负利率。”

  除了加息还有他途

  CPI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但目前的CPI指数过高,并非一无是处。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夏业良认为,由于我国劳动力价格一直偏低,在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的前提下,CPI值升高将有助于促进工资水平的提高。因此,CPI走高将有助于改变长期以来我国对廉价劳动力的依赖,有助于企业的改造和经济战略的转变。

  正是基于对CPI指数走高另一重意义的考量,专家们也表示,在调整政策的遴选上,不能一味地寄望或者依赖于加息。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分析师祝宝良表示:“加息的目的是为了抑制需求,不是用来增加供给。但现在的通货膨胀是结构性的,主要是

房价和食品价格上涨,这都是供给的问题,抑制需求起不到什么作用。”因此,祝宝良认为,政府有关部门接下来可能会更多地采用财政政策来发挥作用,例如通过对养猪户进行补贴等措施,增加供给。“在目前总体过热的经济运行形势下,继续加息肯定在所难免,下半年依然会是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以控制通胀预期和保持物价基本稳定。”虽然对加息有着一定的期望,但是夏业良同时认为,即便是再次加息,也更多是一种信号作用,幅度、效果都比较小;“与其加息,不如取消利息税,或者不取消,采取分段计税的办法,对于低收入者的存款,实行低利息税或者免利息税,对于高收入者则实行相对高些的利息税。”

  政府就是让财富平衡

  仲大军表示,现在物价全面上涨,通胀越来越厉害,食品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很大,涨价所引发的恐慌情绪也在蔓延。而政府对外要抵抗国际投机资金、国际热钱,对内要抵抗国内投机力量。这几种力量结合起来,就拉高了人们的生存成本,因为其本质是要疯狂地聚敛财富。聚敛过程中就使得下边人像虹吸管一样被往上吸,这样一种机制很可怕,政府的作用就是千方百计抑制这种虹吸效应。其实市场经济中的政府就是让财富平衡,政府要起到矫正的作用。

  政府始终要掌握一个平衡,发展的基准点,政府要发挥作用,把整个社会保障水平提高起来,在通胀过程中要让普通老百姓、那些最没有抵抗能力的人得到补贴,然后打击那些投机的人。

  [专家支招]

  谢国忠:中国须扭转房产价格上升来控制通胀预期

  供需的动态变化、劳动力市场的平衡以及需求方心理,都显示中国进入了一个可能持续若干年的通胀时代。中国的通胀水平可能会在2008年内直达7%,这一数字对处于经济高增长下的发展中国家并不常见。目前,中国的当务之急是降低通胀预期。如果对通胀上升的预期变得不容改变,劳动力、产品和服务市场就可能出现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对经济的猛烈紧缩和硬着陆。

  我相信,中国必须通过阻止并扭转房产价格上升来控制通胀预期。新建房价格和家庭收入之比的平均值在很多城市已达到15,这意味着房价每提高10%,就相当于1.5倍的家庭收入。这产生了强烈的货币贬值信号,并使消费者对通货膨胀有所准备。如果通胀预期失控,硬着陆或许就不可避免。

  李振勤:政府应予财政补偿

  面对通货膨胀,应以增加政府社会服务、公共福利的方式,减轻通货膨胀的负面效果,补偿社会公众在这一社会财富再分配过程中的损失。

  合理的税收与财政制度是通货膨胀的“自动稳定器”。一般在采纳累进税收制度的情况下,当经济过热而高速增长时,个人和公司收入增加,政府征收的所得税率、税额也自动上升,使个人和公司的消费和投资受到抑制,物价上涨得到缓解和控制。另一方面,政府多获税收以后,会增加对社会服务的财政投入,减轻公众因通货膨胀造成的财富损失。反之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征收的

个人所得税和公司利润税自动下降,个人和公司保留的可支配收入增多,从而促进消费和投资增加,刺激经济的增长。

  中国的财税政策在为国民部分补贴通货膨胀损失、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稳定社会发展方面远没有到位。过去几年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伴随着税收的大幅增加。过去四、五年间,全国税收基本上每年均增长超过20%,大约是GDP增长速度的两倍。

  更令人关注的是,伴随着近年来全国税收的高速增长及通货膨胀的抬头,政府在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领域的财政投入并没有足够的增加。目前,中国在教育方面的政府财政支出仍不到GDP的3%,在医疗方面的政府财政支出仍不到GDP的2%。这些比率都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也低于世界平均值。毫无疑问,在当前人民币升值压力与通货膨胀趋势并存的转型时期,中国政府的财政政策在为国民部分补贴通货膨胀损失、提供更充分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稳定社会发展方面远远没有到位。这也使得中国的税收与财政制度在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尚没有起到良好的“自动稳定器”的调节作用。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