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CPI创新高 民生调控不能少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2日 11:32 大洋网-广州日报
8月份的CPI结果昨天一出来,多少还是有点出人意料,同比上涨6.5%的统计,创下了近10年来的新高,远远超过所谓的3%通胀警戒线。 而就在此前一天,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出席国际清算银行会议上表示,对通货膨胀感到担忧,并表示,对抗通胀是央行的目标。 从6月份的4.4%,到7月份的5.6%,再到8月份的6.5%,在CPI不断创出新高的同时,有关通货膨胀的警惕度也在逐步升级。如果说眼下还有人在争论我们是否存在通胀压力的话,那么周小川行长的话其实给争论双方提了一个醒。 既然央行已经把对抗通胀作为目标了,这至少表明通胀压力在一定范围内,或者说在某个未来时期是现实存在的,因而眼下需要解决的就是如何面对通胀压力的问题。实际上,看一下8月份的数据统计,就知道在过去的一个月里,百姓为基本生活消费又多支出了许多。粮食价格上涨6.4%,油脂价格上涨34.6%,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49.0%,鲜蛋价格上涨23.6%,食品类价格特别是猪肉价格的持续走高,可谓CPI创出新高的最大“推手”。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此轮通胀预期与此前的几次还是有区别的。上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的通胀,往往是需求强劲,但市场供应却不足,公众的购买力也随之下降。反观此轮通胀压力,市场产品依然丰富,公众的购买力虽然相对来说贬值了好多,可是依然表现出十分强劲的势头。也许正是这种旺盛购买力掩盖了通胀压力的事实,到现在还有不少所谓的专家和研究机构否认通胀压力的存在。 鉴于购买力和供求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市场现状,将此轮通胀预期归结为结构性通胀压力或许更为恰当。但是细加分析此轮结构性通胀预期,就会发现它对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影响甚是明显。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8.2%,远远超过其他类别,下降的则是那些衣着类和通信工具类价格。对一个普通人来说,衣服可以不更换,手机可以不翻新,但饭不可以不吃,可恰恰是这些必需的食品类价格持续攀高。换句话说,市场上购买力的强劲只不过是百姓不得不为生活支出多付出成本的消费“假相”。随着通货紧缩的加强,公众的购买力也有可能随之下降。 也正是由于食品类价格推动着CPI创新高,这使得我们在做出通胀预期时,要尽量多为普通百姓想一想。哪些是成本推动的价格上涨,哪些是国际市场产品价格上升而导致的上涨,还有哪些是哄抬物价式的乱涨价,对这些,政府的宏观调控自然必不可少,但是在调控之际,也要多些民生关怀。特别是食品价格,成本的上涨必然导致消费价格的上涨,如何防止这些成本上涨全部转化到普通消费者身上,既考验着政府的调控智慧,也体现着政府的亲民执政和民生情怀。至于那些公共产品的涨价欲望,政府更当以监管者的角色对其严加控制。 此外,还有一种声音值得警惕,有不少人都一致认为,随着食品价格逐步得到控制,特别是猪肉价格的趋向平稳,通胀预期的情况将有所好转。不否认这个看法有着其充足的理由,但是站在普通百姓的立场上,CPI已经屡次创出新高,因而将通胀预期设想得更客观更现实些,将平抑物价的工作做得更充分更完善些,至少比寄望于生猪出栏降下肉价,从而消除通胀压力的美好想法,要实在得多。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