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房地产市场监管乏力 政府终将丧失主导权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2日 10:59 南方都市报
社论 在房地产市场,一切都成为涨价的理由。 昨日,号称“广州史上最大规模的土地盛宴”落下帷幕,结果了无新意,据一线记者形容是:“拍卖会出了一大堆地王。”其中白云区、金沙洲、花都、番禺的住宅用地也接连创造了各区域板块的地价纪录。13幅住宅用地,累计用地面积超过68万平方米,总价为95.1亿元,而政府为这些土地设定的出让底价还不到40亿元,从这一结果看,地价乃至房产价格的控制权已经完全掌握在开发商手中。 必须肯定,政府放出大量土地以缓和土地供求矛盾,体现了其遏制房价的决心,从市场心理看,此举也有助于遏止“地荒论”带来的长期土地供应减少预期,但从当前开发商与政府的博弈情况看,无疑是前者占据了主动。本报于8月17日出版的《2007年楼市红皮书》,引述原广州市国土房管局信息中心主任黎文江的分析指出:自上世纪90年代起到今年上半年,发展商所获得的开发项目中,仍未进入开发程序的土地储备量中,十区约有2904.56万平方米,加上增城的1263万平方米和南海金沙洲的30万平方米,共约42平方公里。据分析,这些地块均为开发商通过“招、拍、挂”以外的途径获得,相对于开发商手中的存量土地,2000年-今年6月份经“招、拍、挂”出让的土地仅4.82平方公里。也就是说,新增土地的总量仅占开发商存量土地的11.5%。 从两个相左的数据可以看出问题所在,据业内人士分析,按近几年来广州一手住宅每年约1000万平方米的成交量计算,目前广州市场的存量土地所能开发的住宅面积可以满足广州10年的市场需求,根据有关规定,“房地产用地两年未开发无条件收回”,两相比照,可供开发10年的土地,和两年内不开发就收回的规定,规则与现实的悬殊近乎讽刺。 这就不难解释开发商为何可以通过竞逐“地王”的方式获利:在价高者得的游戏规则奠定以后,无论开发商购买土地的价格多高,都能将其囤积地块的地价拉高,以一成的增量土地价格来提高九成的存量土地价格,已经成为开发商以地生财的惯用伎俩。 形势的严峻程度恐怕超出人们的预期,根据业内人士分析,目前在广州老城区和基础配套成熟的地区,现成的空地已经买少见少,而要增加土地供应,必须进行大量的拆迁补偿工作,成本很高。而开发商手中掌握的土地筹码已经超过政府,形成“挟土地以令房价”的态势,这也就是说,政府已经无法推出足以改变供求关系的增量土地,加上开发商经过近几年的暴利积累及上市融资,对政府推出的土地可以“放多少消化多少”。在这样的力量对比下,政府目前推出地块只能够继续增加开发商的筹码。形成类似深圳“无地可批”的被动局面。最后令房价完全失去控制。 很明显,市场始终以供求关系作为最终的定价标准。造成目前政府失去土地调控筹码的被动局面,一是因为我国土地管理制度失效,二是因为政府有令不行,不得不指出,42平方公里的土地的出让者除政府外并无他人,无论是存量土地还是增量土地供应,政府与开发商之间的利益纽带始终未改,只不过获利模式从低价出让土地以谋求GDP数字,到高价出让土地以谋取土地出让金而已。正是因为长期以来政府与开发商利益相关,导致政府始终无法狠心对开发商的囤积居奇行为行使市场监管责任,久而久之,令政府的调控筹码尽失。市场供应的主导权已经几乎落入开发商手中,这种情况正在恶化,政府倘若再不与开发商在利益上划清界限,抓紧盘活存量土地的工作,在开发商大量捆绑银行、股东利益,并日益对各政府部门的政绩进行利益绑架之后,恐怕长期搏弈的能力也将进一步失去。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