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告别风暴并不那么容易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1日 10:41 南方日报
潮白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在昨日的《南方都市报》上撰文:告别“风暴”,建设制度。认为中国环境问题仅靠“风暴”式的执法行动无法解决,建设完善的环保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实,这是任何一个关注中国社会现实的人都能意识得到的问题,由当事官员言及,分量不同而已。 风暴者,规模大而气势猛也。从自然界的风暴中,人们都不难领教,所到之处,不仅吹皱一池春水,而且简直是摧枯拉朽。社会领域中根治痼疾、顽疾,或许正是看到了“风暴”的这种荡涤污泥浊水的威力吧,屡屡祭出此招:环保“风暴”之外,还有反腐“风暴”、审计“风暴”等等。实际上,有些工作方式尽管并未冠以此名,却可以称得上是“亚风暴”,比如各种专项行动,比如“一家生病,大家吃药”之类。成效不能说没有,但是正如潘文所指出的,“风暴”是必须的,但是非常规性的“风暴”只能充当“亡羊补牢”的作用,因为“风暴”再强,也还是传统的行政手段,没有改变现有的游戏规则,而且过于依赖各级执行者的个人意志。 自然界中,凡风暴,台风也好、龙卷风也罢,尽管来得猛烈,但其威力终究只是表现于一时;而且,为了把损失降到最低,人们也早就摸索出了种种预防的办法。出海的渔民收到消息,会驶向就近的港湾寻求保护。社会领域的“风暴”与之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很大不同。相似之处在于它同样可以被预防,但要行动了,我们喜欢高声告知对手,并且把起止时间都毫不吝惜地公开,比天气预报要准确得多。即便不是这样,一旦被惯于躲“风”者摸准了脉门,“风暴”再猛烈也同样刮不到他。不同之处在于,自然界的风暴来一回往往“不虚此行”,几级风就有几级的强度;而社会领域的“风暴”,有时声势固然浩大,但仅仅是声势而已。生活中我们常见左一个期限、右一个期限,逾期的后果会很严重。比如勒令官员从煤矿中撤股,结果因为到期没多少人理睬而主动将期限后移,且一移再移,终于不了了之。这样的“风暴”刮得太多,就不会有人当成一回事。“风暴”式解决问题的局限性,也正在这里。因此,社会领域刮起“风暴”,不要说借此达到治本的目的了,解决单项问题往往也力不从心。有一段时间,单就煤矿而言,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先生也忙得够呛,不断放出狠话,却无奈瓦斯、透水事故的此起彼伏。 环保问题告别“风暴”,或许是工作思路上的一种转换。不过,“风暴”式解决问题,是我们早已形成的一种惯性思维,也与职能部门推一下才动一下的现状密切相关,想要“告别”并不那么容易。因此,单单环保领域来个“例外”,逻辑上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最多不再叫这个名词而已,行动可能依然是“风暴”式的行动。不过,潘岳副局长有一句话说得最精辟:“环保是一只小小的麻雀,剖开它,看得到中国所有的沉疴。”可能,这才是我们谈论“风暴”的积极意义所在。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