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经济观察:食品安全能否花小钱办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6日 11:01 解放日报

  在用餐空间增加一幅装饰画,还不如换成两块生熟分开的砧板。对消费者而言,后者是把钱用在了刀口上。

  就在这个星期,上海市食药监管局启动了学生盒饭专项检查,覆盖全市30家学生盒饭生产企业和1647户学校食堂。从初步检查结果看,学生盒饭卫生情况良好,合格率接近100%。但与学生盒饭质量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生产条件简陋的路边盒饭作坊和小型餐饮店。抽检结果显示,社会盒饭合格率、餐饮店餐具消毒合格率已连续多月走低。

  分析原因,在于小型盒饭加工点、餐饮店的硬件设备远不如学生盒饭生产企业、学校食堂。可在短时间内,这些企业也不可能取得规模生产的条件。那么,有没有一条低成本之路,能用相对较低的投入来保障

食品安全

  高与低博弈

  降低食品安全成本,并非无条件降低,而是得先分析安全成本的构成。

  从实际操作看,食品安全成本分为两部分:一是必要成本,即保障食品安全的必要投入,包括采购检验检疫合格的原材料、准备无细菌感染的生产设备和生产环境、聘用身体健康的生产员工等。对食品安全来说,以上条件必不可少,想降低也降低不了。但还有一部分食品安全成本则存在松动的可能:同样是合格的原材料,进口的和国产的有价格区别;同样是无菌包装,印刷精美的和印刷简单的有价格区别;同样是生产场所,地段好的和地段差的有价格区别……诸如此类,都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缩减。

  换句话说,对食品安全来说,必要条件投入哪怕再高,也缺一不可;锦上添花的行为则不妨适当进行缩减,有所降低。

  别看道理简单,实际生产中存在认识误区的经营者却不少。在以往的检查中,有不少装潢考究的小型餐厅被频频发现“低级错误”:操作工没有健康证、熟食间没有独立的空调、砧板生熟不分开等。经营者解释,为了就餐环境舒适,成本都投入在硬件装潢、聘用优秀的服务人员等方面,忽视了生产加工环节的成本投入。事实上,在用餐空间增加一幅装饰画,并不会获得食客更多的赞美;若将装饰画的投入变成两块生熟分开的砧板,却能实实在在提高食客用餐的安全系数。

  而错误的操作方法也可能将高投入变成白投入,导致企业增加了食品安全成本,却没有解决应该消除的安全隐患。近期,记者随食监部门突击检查了部分专卖小龙虾的大排档。在检查餐具消毒情况时,有经营者表示,为了保证餐具清洁,他花费巨资采购了大量品牌消毒液,对餐具进行浸泡,并用抹布擦干。可检测显示,这些餐具不仅细菌超标,还存在消毒液残留的问题。经验老到的执法人员指出:消毒液没有漂洗干净、抹布本身细菌超标是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与其花成本买消毒液,不如在清洗后用开水烫泡消毒,并倒扣餐具自然风干。经营者一试,果真效果明显,检查结果全部合格。可见,运用科学的操作手法,少花钱也能保障食品安全。

  上游的力量

  往产业链的上游追溯,就会发现食品安全的必要成本也有降低空间———但这种降低并非由食品加工企业决定,而是由提供硬件设备的企业决定。道理很简单:如果保障食品安全生产的硬件设备价格降低了,那么加工企业的投入也能降低。但迄今为止,这依旧是一个尚未被发掘潜力的市场。

  运送盒饭使用的保温设备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盒饭从出炉到送上餐桌,储存运输过程需进行严格的温度控制,以便用环境温度来抑制细菌繁殖。例如,热链盒饭在盛装时饭菜的中心温度达85摄氏度以上,按要求,经过3小时的运输,饭菜中心温度仍需保持在65摄氏度以上。这就对盒饭使用的保温箱提出了较高要求,必须保证每小时饭菜温度的降低控制在10摄氏度以内。普通的塑料筐或保温桶都难实现这一目标,而专业保温桶售价为每个数百元,且只能盛放十几份盒饭。目前,一家小型盒饭企业的供应量就能达到数百份,即需要十几个乃至几十个这样的保温桶,一次性投入突破万元。对小规模企业来说,这笔投资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大部分小规模企业仍采用棉被包裹塑料筐或保温桶等“土办法”来控制盒饭温度,不仅过程复杂,还可能造成交叉污染。

  如果有了售价相对低廉的专业保温桶,以上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可奇怪的是,目前市场上大多只有进口保温桶符合运输要求,售价高,且价格变动空间小。而国产企业仍停留在传统保温桶和塑料运输筐的生产上。业内人士表示,此类保温桶的技术含量相当有限,无非在原料质量、桶壁厚度、隔热层设计上做文章,国内的生产工艺也完全可以胜任。如果国内企业愿意尝试,可以将产品售价缩减到百元,甚至几十元,从而接近“土办法”运输所消耗的成本,让小规模企业也有能力用上。

  类似的产品还有很多。比如,监管部门在判断食品安全与否时会采用快速检测方法:10秒钟判断餐具消毒情况、10分钟看农药是否残留、半小时测瘦肉精含量……企业若用上这些检测工具,就能加强自我检查能力。可这些检测工具也多为进口商品,价格在几十元至上百元,除了监管部门,只有极少数大规模企业用得起。如果食品生产的上游企业能为这些产品“降压”,食品安全成本也能随之降低。

  大鱼吃小鱼

  如同其他商品一样,食品的生产成本也与规模大小挂钩。类似进口盒饭保温桶投入,由一家企业采购,可能是一笔巨资;如果多家企业分担并共同使用,就能实现分解成本,减小压力。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对食品生产企业来说,让“大鱼”带上“小鱼”共同加工,甚至“吃掉小鱼”发挥规模效应,也不失为一条降低成本的实践路径。

  目前,无证照食品加工窝点时有回潮仍是威胁食品安全的一大问题。之所以这些非法加工窝点屡禁不止,与巨大的市场缺口密切相关。仍以盒饭为例,目前本市中午一餐的盒饭需求量在160万份左右,但正规企业的供应量为90万份。也就是说,有接近一半的市场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为非法盒饭加工点提供了生存空间。

  是正规的“大鱼”没有看到这一缺口吗?未必。填不满市场不是“大鱼”的生产能力不够,而是“小鱼”也有一些“大鱼”不具备的优点,包括经营灵活、分布广泛、价格低廉、菜肴花色丰富。尽管这些优点不能构成“小鱼”合法存在的理由,却能成为“大鱼吃小鱼”的着眼点:一方面,正规企业可以收编无证窝点或小规模企业,通过资源共享,减轻原先无证窝点或小企业的成本压力,带动食品安全水平的整体提高。另一方面,正规企业也能学习无证窝点或小规模企业的长处,在经营形式、菜肴花色上进行改进,在“吃掉小鱼”的同时也“吃掉”其原先占领的市场,扩大市场影响力。销量大了,“大鱼”也能用更大的规模来减轻成本压力,从而为降低产品定价提供可能。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都是一条良性循环的道路。 (任翀)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