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合资何以成为民族品牌的终结者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30日 14:45 燕赵都市报

  “合资”中被终结的民族品牌其实未必是合资之罪,不会谈判、不懂规则很可怕,“不想坚守”更可怕。我们似乎已 经习惯了产业“下游”的日子,普遍被“市场容量大”的假象所蒙蔽,片面追求市场、渠道、价格等要素,缺乏长远的品牌意识。

  中国民族品牌艰难演变,老品牌在合资中消失。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中国的“老字号”民族品牌消失了,一些新品牌脱颖而出。中国民族品牌的消亡与新生在经历着一个艰难的演变过程,它也在重新构筑着中国的国家形象。(《京华时报》8月29日)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以中华、金星、蝴蝶等领军的“上海货”风靡全国。日本前首相中曾根曾经说过:“在国际交往中,索尼是我的左脸,松下是我的右脸。”品牌,是一个国家经济的脸面。遗憾的是,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中只有不到20%的价值来自于品牌制造业的贡献。历史上,“MadeinJapan”(日本制造)曾是低质品的别名,今日却是优质品的代名词。当国家形象成为中国崛起的焦点话题时,品牌的意义开始彰显。美国一家民调公司的调查表明,在全球各大国的国家形象中,品牌所占比重在不断加大,其中以日本、德国和美国领先,分别为38.5%、36%和34.3%,而中国品牌对国家形象的影响仍处于较低水平。

  是“合资”成了老品牌的命运终结者吗?当年轰轰烈烈的民族品牌何以今日却黯然神伤?追问原因,有几个语境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一者,譬如2005年花都汽车论坛上,龙永图先生曾石破天惊地说:“今后在中国本土生产的汽车,叫什么名字已经不重要了”———与其说民族品牌被“合资化”消亡,不如说是顺应了我们让其“安乐死”的心思罢了;二者,虽然

奢侈品牌在国内设厂的传言甚嚣尘上,但大多数品牌都矢口否认,万宝龙国际公司执行总经理韩悟夫甚至直言不讳地表示,在中国设厂的“BURBERRY”并不能被纳入奢侈品之列,换句话说,中国产业生态不仅不能养育自己的大品牌,甚至还在消解既有品牌的核心价值,这份诡异尤其值得我们警惕。

  增长理论经济学家认为:长期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不是廉价劳动力基础上的资本积累,而是有赖于技术进步或技术积累。“傍大款”和“做大款”从来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产业“下游”的日子,普遍被“市场容量大”的假象所蒙蔽,片面追求市场、渠道、价格等要素,把品牌简化成广告造势。许多中国企业管理者历来都不相信无形的东西,缺乏统一的品牌规划和发展思路,工具理性主张渗透在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结果可想而知:一是中国劳动力工资远低于劳动力价值,二是环境生态损耗成本拼命兑现成眼前的制造业绩效,三是假冒仿冒不断地恶化中国接轨世界经济的规则环境。最形而下的后果就是越来越“吃力不讨好”:便宜被人家占尽了,坏话还得任人家说。贸易壁垒、商业规则、社会责任……越来越多的糊涂账其实不正隐喻着我们欠缺了太多良善的“中国创造”吗?“合资”中被终结的民族品牌其实未必是合资之罪,不会谈判、不懂规则很可怕,“不想坚守”更可怕。当珠江三角洲生产了全球60%知名品牌的服装,我们却只能赚取加工费的时候,当国际市场上中国货等同于廉价低质的总体印象还在蔓延的时候,我们热爱并赖以生存的中国品牌,真的意识到品牌的价值了吗?须知:先有品牌意识,后有一个又一个血汗打拼出来的品牌中坚。邓海建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