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西方应实事求是地认识中国产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9日 14:46 南方日报

  周志坤  

  前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长李长江表示,按照国务院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8月下旬至12月底,中国政府将在全国范围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另外,备受关注的“食品召回制度”不久也有望正式推出。

  这是继本月中上旬宣布投入88亿巨资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基础设施建设”、敦促轻工产品制造商签署改进产品安全的公开保证书之后,我国近期就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出台的又一重大举措,说明了政府对近几年来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高度重视,是对国际上日趋扩散的“中国制造”安全恐慌情绪的积极回应,有助于向世界展示一个负责任的奥运举办国的良好形象。

  不可否认,我国产品还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业已发生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即为明证。产品质量问题直接关乎民生,西方国家对此有所担心,也无可厚非。不过,将之夸大、渲染为一种“威胁”,就有了偏见的趋向。我们看到,西方媒体也并非都是如此。《华盛顿邮报》8月26日即刊文表示,美国人应实事求是地看中国;日本媒体也指出,输日食品农药残留超标率前十名中没有中国;8月21日出版的英国《金融时报》更认为,安全丑闻对中国出口的影响有限。如果中国产品质量真的十分不堪,以至于成为对公共安全的一种“威胁”,它还能如同潮水一样涌进欧美市场,赢得欧美消费者的青睐吗?一向苛刻的西方主流媒体还会为之辩护吗?显然,当前盛行于西方的“中国产品威胁论”,并不能真实地反映中国产品的实际质量情况。

  实事求是地说,政府监管力度不足、中外双方安全标准差异,以及欧美进口商、设计商自身存在的问题等等因素,都对中国产品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例如,美泰公司召回的2000余万件玩具中,就有85%是按照美国设计商、进口商的要求生产的。对于自己该负的责任,中方不会回避,通过加强建设产品质量监控体系、提高安全标准使之与国际接轨等措施防患于未然,当为题中应有之义。但是,仅仅让中国厂商挨质量问题的板子是不公平的,那些外国的设计商、进口商,亦须扪心自问,把该承担的责任承担起来。

  作为一个“利益攸关者”,一个世界出口大国,我国现在正以实际行动向全球公众表明处理产品质量问题的决心和态度,尽管庞大的人口规模和辽阔的地域使之面临着巨大的监管压力。既然如此,片面“妖魔化中国产品”的不合理局面就不应再继续,西方就应该实事求是地认识中国产品质量的现状、质量问题的根源所在和中国政府为此而作出的种种努力,同时认真地进行自我检讨。这才是一种客观的态度。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