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顾蔚:次级债对中国银行业影响的双重误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9日 02:15 第一财经日报

  顾蔚

  美国次级债病毒已经感染了初涉境外投资的中国内地银行。最近一周内,国内大商业银行纷纷透露超出市场预期的次级债持有量。这把提次级债色变的境外投资人吓得够呛,而国内投资人则不以为忤。两相比较,究竟谁更理性?

  中国银行称,它拥有的美国次级住房抵押债券,加上相关债务抵押债券合计约96.5亿美元,比目前知道的任何一家其他亚洲银行都要来得高。除中行外,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也持有美国次级债券。

  里昂

证券指出,中行一家持有的次级债,比所有日本银行加起来还要多。境外投资者认为,亚洲其他国家的银行已经从亚洲金融危机中吸取了教训,投资趋向谨慎。而中国的银行刚刚摆脱了坏账的困扰,又大买境外质量不高的债券,风险控制大有问题。

  里昂证券把中行的评级从“高于市场表现”降到了“卖出”。分析师在报告中指出,中行管理层诚信出现了问题,它之前多次否认账上有大规模的次级债,难说手里还拿着什么低质量的公司债券。瑞银也将中行的投资评级由“买入”降至“中性”。

  笔者认为,内地投资者对次级债的威力估计不足,但境外投资者也过虑了。

  次级债要让银行亏钱,有两种方式。一是投资本身亏钱,就是债券得不到偿还。中行75%的次级债拥有Aaa评级,22%拥有Aa的评级。只有它下面的所有债券全部拖欠不还,才会轮到它们。就是说只要这些债券能够持有到到期的一日,亏损就不会太大。

  对于次级债的一个普遍误解是,这些质量不高的债券为什么可以获得三个A的评级。事实上这些债被分成了三六九等,然后打包出售。通俗地说,就算是10斤烂桃子,也能挖出半斤不烂的部分。

  内地银行的经营方式和资本结构与境外银行不同,它们承担投资风险的能力反而更强。和传统思维不同的是,中国银行业相对来说很少有流动性的问题。因为它们的贷款和存款的比例一般都低于100%,就是说它们收进来的存款总是高于发出去的贷款。而很多澳洲银行这一比例达到120%,因此容易受到流动性的困扰,难怪亚洲最早“中招”次级债的就是澳洲。

  中国银行的资产规模赶不上工商银行,为什么次级债的规模倒要高得多?这是因为中国银行传统上专门从事外汇业务,拥有大量外汇资产。评级机构穆迪的分析师颜湄之说,中国银行其实挺会管理外汇资产的,她感觉香港市场有点反应过度了。穆迪指出,美国次级债对中国银行业盈利的影响有限,短期内不会因为次级债调低它们的评级。

  境外投资者对中国会计制度、公司透明度等一直持有半信半疑的态度,一出了事就容易朝最负面的方面考虑。而内地投资者因为长期以来的市场是封闭的,因此对外围市场的敏感度不足。未来内地投资者可以直接投资港股市场,有必要了解境外投资人思考问题的方式。随着香港市场投资者主体日益“中国化”,境外投资人也有必要换个角度看问题。知己知彼,可以免失偏颇。(作者为路透专栏撰稿人,联系信箱: Wei.Gu@reuters.com)

    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 邮发代号:3-21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