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北京房价怎一个涨字了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5日 05:31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林喆

  “去年就盘算买房,但一直犹豫,后来眼瞅着房子一个月一个价,今年元旦过后赶紧订了一套;现在那里的房子已经涨了60%。”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的冯先生所买的房子位于东北四环外。去年9月,冯先生第一次看房时,那里的均价大约是每平米6500元;到他买的时候,已经涨到每平米8500元;而今年8月份,该区域一新开盘项目,销售均价已超过每平米13000元。

  今年以来,北京的买房人确实感受到了

房价暴涨的滋味。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2007年7月,北京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1.6%,这是北京房价连续第17个月接近或超过两位数上涨。而据搜房网对北京城区(五环内)各主要楼盘的跟踪统计,去年8月以来,北京91%的楼盘,销售价格已经翻番。

  业内专家分析,目前北京商品房供求紧张的态势并没有改变;前两年土地供应偏紧和开发商惜售造成住房有效供给不足,而需求却日益旺盛,加之部分投资者买房后借奥运题材炒作,是造成北京房价暴涨的原因。

  供应指标下滑尚未扭转

  “北京房价暴涨有很多原因,但根源还是供求关系决定的。”京城一家房地产咨询机构的经理吴迪莱认为,前两年北京收紧土地供应,结果是商品房有效供给不足;而相应的住房保障体系却没有建立,强大的购房需求涌入市场,造成了供求关系的失衡。

  目前,北京市商品房供应量下滑的局面尚未扭转。今年上半年,北京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放缓,影响未来市场供给的新开工面积持续下降。由于市场供需结构矛盾突出,房屋销售价格指数仍然高位运行。

  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北京住宅完成投资365.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5%,增幅同比回落21.6个百分点。

经济适用房住宅完成投资7.6亿元,下降59.3%。

  商品房施工面积小幅增长,但新开工面积继续下降。数据显示,年初以来,北京商品房施工面积稳步小幅增长,截至6月底,达到8390.1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3.1%。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970.8万平方米,下降25.8%,降幅比一季度缩小6.4个百分点。

  在商品房中,住宅施工面积和新开工面积继续呈下降趋势,分别为4712.6万平方米和627.2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6.6%和21.9%。

  与供应下滑相对应的,则是价格上涨。7月初,从分环路看,四环路以内住宅期房均价已达到13696元/平方米,四至五环路为11439元/平方米,五至六环路为8006元/平方米,六环路以外为5385元/平方米。

  商品房“库存”消耗加速

  “房产,现在已经有很大的投资品属性了;因此,库存对未来价格的预期影响很大,就像有色金属的价格对库存量就相当敏感。如果这种商品没有库存了,那它肯定是无价的。”一位投资分析师称。

  在供给萎缩的情况下,商品房“库存”开始加速消化。去年以来,北京“新房可售房源”一直在下降。根据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统计的数据,截至8月22日,北京市共有9.31万套一手商品住宅尚未售出,这与去年同期11.43万套的可售房源量相比,减少了2.12万套,降幅高达18.5%。

  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每日统计的商品住宅可售房源,是市场供应量与每日成交量的差值,房源由住宅期房和住宅现房组成,其中多数为期房。数据显示,从今年6月中旬开始,北京一手商品住宅可售房源就一直徘徊在9.2万套上下,房源面积保持在1300多万平方米。而在去年的6月至8月期间,可售房源超过11万套,房源面积超过1600万平方米。无论是套数还是面积,今年同比下降的幅度都相当明显。

  记者发现,即使是在上半年的淡季,可售房源也同样呈现出走低态势。今年一季度,可售房源还维持在接近10万套以上的水平,但4月中旬就跌破了10万套,此后更是逐渐走低。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目前本市房地产市场的购买需求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存量消化的速度没有明显提高,但可售房源同比下降的幅度却接近20%,原因在于市场供应量萎缩明显。

  “土地供应的紧缺是住宅供应量持续萎缩的一个主要原因。”永同昌集团营销总监肖志刚认为,去年以来实际入市的地块较为稀少,相当数量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甚至面临“地荒”的窘境。“为了防止企业运作的链条脱节,开发商不得不放慢手中存量土地的开发速度。这就使得土地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直接反映到了一手商品住宅市场”。

  肖志刚告诉记者,除了土地层面的原因,去年“90平方米占七成”调控政策后,一部分项目面临规划变更而推迟入市,也是今年市场供应走低的原因之一。再加上今年6、7、8月份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成交小高潮,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近期的存量消化,而新增供应仍然较少,因此近期的可售房源下降尤为明显。

  开发商“惜售”

  “由于在北京拿地日益困难,且成本也越来越高,所以现在手上有项目的开发商,都‘紧着卖’。”吴迪莱指出。她介绍,由于预期房价还会涨,所以目前开发商普遍存在“惜售”心理;而控制销售进度的办法基本上有两种,一是开盘高报价;二是延缓获取预售证。

  记者了解到,西五环附近的京汉旭城,原计划今年9月开盘三期;但在北京房价上涨的预期下,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开盘时间要推迟到明年。

  相比2006年同期,开发商对获取项目预售证的积极性有明显减弱,新盘放量减少。根据中大恒基不动产营销市场研究中心调研统计显示,7月份北京市建委共批准销售许可证49个,批准销售面积共计161.52万平米。同比2006年7月份,商品住宅获批个数减少12.5%,获批套数减少5.7%,获批销售面积减少16.1%。

  业内专家指出,开发商“惜售”直接造成了市场住房供应减少,从而导致价格上涨,而价格越涨,开发商为追求高利润就越捂盘不卖,因此出现恶性循环。

  人口红利助推需求增长

  北京常住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对住房需求的增长。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近三年,北京每年增加41.5万人。按照2006年北京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5平方米计算,每年新增住宅需求达到1037.5万平方米。

  按照《北京住房建设规划(2006年-2010年)》,到2010年,北京城镇人口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将要达到30平方米左右。这意味着2006年后的4年内,北京人均居住面积还将提高10平方米左右。如果按照2006年北京市1500万常住人口计算,每年还需要新增建筑面积3750万平方米。而近两年,北京商品住房销售面积均维持在2000多万平方米左右。

  作为国际性大都市,北京对外来人口吸附能力之大毋庸置疑。因此,“北京住房的消费力不仅是北京的,而且是全国的,甚至是世界的”,房地产商的这一说法并非完全是忽悠。

  一位市场人士坦言,城市化助推了自住需求的扩张,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推动住房消费升级,也增加了他们的置业需求。此外,为了保值和投资而购房,也成为不少富裕人群的选择。

  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于秀琴指出,随着人口快速向城市流动,以及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对住房产生了刚性需求。而借城市化和奥运投机炒作,想从楼市中牟利的“热钱”太多,更加剧了房源短缺。

  北京的房子近期卖得很火,房价也直线上涨PHOTOTEX图片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