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通过地区竞争实现区域整合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9日 10:32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评论员 欧阳觅剑 一份题为《重返经济舞台中心———长三角经济区融合转型研究》的报告提出,成立“长三角经济特别行政区”或“长三角经济协调管理局”之类的新权力机构,促进长三角地区的一体化进程。日前有发改委官员明确对此意见进行了否定,认为完全没有必要。 关于长三角地区一体化的讨论和提议,这几年一直都很热烈。概而言之,一体化主要是为了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加强地区之间在基础建设方面的合作,二是破除地方保护主义,三是减少地区之间的过度竞争和重复建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长三角各地区一直都注重相互之间的协调和合作,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的常委副省(市)长定期举行座谈会,此外还成立了专门的组织,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就是其中之一。这个组织的前身是长江三角洲14城市协作办(委)主任联席会,早在1992年就开始运作;后来泰州从扬州分出,长三角变成15个城市,于1997年自愿组成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2003年接纳浙江台州为正式会员,变成15+1;现在又有很多江苏、浙江、安徽的城市提出要加入这个组织。 高层会谈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正变得越来越 “务实”,但显然没有能够完全解决合作不顺、地方保护、过度竞争等问题。于是,早就有人提议成立一个新的权力机构,能够打破长三角的行政分割,领导各城市采取统一行动。但这就会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吗? 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和地方保护主义的破除,不能局限于在区域内部寻求解决,而要放到更大范围甚至全国去考虑。在基础设施方面,长三角各地区除了需要相互之间的强强合作,更需要与周边的较不发达地区,比如苏北、浙西、安徽、江西等加强协作,长三角既需要这些较不发达地区的劳动力和资源,也需要它们的市场。也因如此,破除周边较不发达地区的地方保护主义至少同样重要。如果通过强强联合形成新的行政区,比如由珠三角16城市组成经济特区,那它们与较不发达地区之间的协作可能会减弱,这是得不偿失的。实际上,强强之间的协作可以更多地依靠市场的途径,而强弱之间的协作更需要行政力量的参与。因此,从加强地区之间合作的角度考虑,目前的行政区划优于通过强强合作组成新的行政区。眼光不能只是停留在长三角区域之内,所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同意非长三角城市参与协商并成为正式会员。 看来,成立新的权力机构的作用是抑制过度竞争。相比合作不顺和地方保护,过度竞争是更突出的问题。地区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在两个方面,一是产业竞争,各城市之间的产业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二是地方政府间竞争,地方政府竞相压低土地的价格,变相给予企业税收优惠,陷入政府服务的“价格战”之中。在产业竞争方面,屡次被提及的是上海洋山港和宁波北仑港,北仑港的定位是为上海的货源服务,但上海选择自己建立深水港。两个港口投资巨大,但很多分析都认为将来是运力过剩。 如果是在一个行政区划之内,这种竞争就可以避免吗?宁波和绍兴都隶属于浙江省,但它们都计划修建杭州湾跨海大桥,竞争在所难免,性质与洋山港和北仑港相似。产业竞争和政府竞争,主要是发生在相邻城市之间,甚至发生在镇与镇之间,这不是组建一个新的权力架构就能够抑制的。地区之间的竞争有客观原因,彼此的资源禀赋(主要是区位优势)相似,当然选择几乎相同的产业。地区竞争目前是有益的,政府竞争带来了很多制度创新,为企业创造了相对较好的环境;产业竞争则使区域内的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形成整体上的优势,从而也有利于每个城市。应该说,竞争还没有过度,资源也没有严重闲置,否则长三角不会有这样好的发展势头,弊端显然是被夸大了。那么,在目前阶段,地区竞争应该鼓励,而不是去抑制。从这个角度考虑,以抑制竞争为目的成立新的权力机构,不是那么迫切。区域一体化不能以行政手段作为基础,竞争—分化—整合才是正道。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