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老百姓持股还远远不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8日 17:15 《理财周刊》

  本刊上期刊登了专访上海银行副行长王世豪《老百姓投资股市非常好》后,引发读者热议,投资股市是否是老百姓的致富之路?在当前股市处于高位之际,老百姓是不是还能积极入市?本刊将就此问题展开讨论,本期我们将刊登本刊记者对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和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纪鹏两位经济学家的专访,以及来自中国台湾的资深证券投资专家陈宏烈的独到见解。接下来几期,我们还将刊登读者和网民对此问题的看法。

  本刊记者 张学庆

  发展方向

  燕京华侨大学校长、经济学家华生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表示,老百姓持有一部分的

股票作为资产的组成部分,这应该讲是一件好事,也是我们的发展方向。要开辟多种投资渠道,让老百姓的资产组合丰富一些,。“全民持股”是一个方向,但是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华生认为,现在说股市过热跟股民聚集增加有关系,但离“全民”程度还差很远。

  华生表示,全民炒股的说法不太准确,投资股市永远不可能全民。我们现在两个市场开户数不到亿户,如果一般都在沪深两个市场同时开户的话,那么差不多就有5000万户。就算一家有3到4口人,那也不过是1亿多人,只占中国市场的十分之一,这个数字应该是比较准确的。

  要达到全民都参与股市的话,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且从方向说来讲,如果有一半的人投入我们就可以说是全民了。如果真正是全国人民都进来了,都在股市上持有一定的股票,像很多西方国家持有股票基金的家庭占了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或者是二分之一,那也很正常。

  华生对记者表示,“老百姓投资股市,分享国民经济长期高速增长,同时优化投资结构,这是一件好事,并且现在不是投入的人多了,应该讲还远远不够。

  认识风险

  “老百姓可以选择一个比较平稳的时期进入,但同时也要提示风险。目前有些人心态不对,有些人看到别人赚了大钱然后就急着进来,并想要在短期内暴富,或者是抱着不切实际的期望,也就是抱着过大的预期,导致他们干别的事情都不专心了,这个才是过热。那我要告诉他们这很危险。”华生说。

  “前面的人赚钱了,你到现在才来,你的风险比前面的人大很多。前面的人已经赚了钱,去年翻了一番,今年前4个月又翻了一番,前段时间又涨了多少,他们的风险很小,他们最多是把赚得钱少兑现一些,但是你现在进入的风险很大。”华生说,“4000点以上一定是高风险区域,高风险不是说不能做,这个主要取决于你的能力和风险的偏好。”

  华生说,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股票太贵了,我们这些股民和投资者辛辛苦苦地赚钱,然后去买这么贵的股票,风险很大。大家都想做股神,但是股神天天在说的就是股票太贵了。

  他认为,证券市场要保持健康发展,关键还是要提供大量优质低价的股票,这样既能发展市场,又能够保护投资者利益。而不是利用股市的高价让大家高价入市,这样就害了老百姓,而且也不能真正的发展股市。

  摆正心态

  在谈到股市的收益率时,华生说,现在的储蓄存款的利率是一年3.06%,即使利率上调到6%也难吸引投资者。因为现在股市高收益率很吸引人,但是这种高收益率正常吗?社会各行各业都没有这么高收益,整个社会的资本回报率只有10%左右,股市长期这么高的收益显然是不正常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它是不可持续的,肯定会有很大的风险。因为市场经济很公道,固定收益比较低,但是没有什么风险,像储蓄存款和国债。股市收益可能很高,但是风险很大。

  现在说市场不正常,最主要就是说收益和风险不对称。如果是一部分人赚了大钱,也有一部分人赔了大钱,还有很多人赔了小钱和赚了小钱,这样市场就很正常了,那么愿意承担风险的人就可以进来,承担不了风险的人就不进来。现在很多对市场不了解的人进来,就是看到左邻右舍、亲戚朋友都赚钱了,因此就比较忽视风险,这是问题之所在。

  必经过程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纪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首先澄清了“全民炒股”的说法。他认为,我国现在的股民也就3000多万人,我们不能把开户数和实际股民人数相提并论,如果把3000多万股民和我国13.5亿人口相比,也只占到1/45。而中国台湾地区在指数达到12000点的时候平均7、8个人就开立了一个账户,美国人除了18岁以下的人不能开,2个人中就有1个开户了,所以现在我们还谈不上“全民炒股”。

  刘纪鹏认为,民众参与资本市场是一件好事。我们经历了社会经济体制的变革,过去企业发展完全靠银行贷款,银行发放贷款也缺乏严格的审核,造成银行不良贷款高企,而企业也对银行贷款的使用“出手大方”,银行贷款产生的实际效率非常低下。

  经济体制改革之后,国家要大力改变融资方式,变间接融资为直接融资,企业通过改制上市,建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募集来的资金,再也不能随意乱用,因为投资者的眼睛每天都盯着企业的一举一动,职业经理人的压力骤增。企业的效率也大大提高,而投资者也能分享到来自资本的红利分配。

  从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民众参与资本市场的程度都较高,这也是市场走向成熟的标志,“这是毋庸置疑的”。刘纪鹏说。

  应该看到,我们现在处于市场发展的初期,散户的比例较高,但从发达资本市场看,75%的市值是由机构持有,专业机构的力量占市场主导地位,老百姓更多的是持有基金、债券等品种。从以散户为主转变到以机构为主,是市场必然经历的发展过程。

  市场调节

  那在股市高位时入市是否要承担较大风险呢?

  刘纪鹏说,从这一轮的行情看,即便是中国的散户,由于5年股市的下跌,他们都有着深刻的教训,他们现在都已经不再是2000年那个时候的投资心态了,股民都有自己的基本判断。

  当然,从另一方面说,我们的证券公司要对不同的投资者进行有针对性的风险提示,告诉新入市的投资者正确的投资理念,要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进行投资组合,并且是风险自负,而拿自己房子抵押贷款炒股的做法是不正确的。

  刘纪鹏强调说,要发挥市场的作用,用市场机制去调节投资行为,避免政府行政干预市场。

  “从世界各国来看,如果你是按照市场规律体现的这轮行情,那么股市涨也好,跌也好,每一个投资人都知道风险是自负的。但是为什么大家以前不服气呢?就是在我们资本市场上涨过程中政府可能干预的较多,或者政府人为认为泡沫多了就打压它。你改变了规则之后老百姓当然就会不满。我在赔钱的时候你不出政策,现在股市刚刚上涨起来你就改变游戏规则,投资者心里肯定是会不服气的,这也是不符合和谐社会的要求。”

  在谈到了央行的三项政策是否是针对股市,要抑制股市和要打压股市时,刘纪鹏说,“我一直认为央行这三项政策并不是针对股市的。从央行的货币政策来看,涉及到全国宏观经济整体的范围,资本市场仅仅是其中一个方面。所以从全国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及宏观经济投资的走势来看,包括流动性过剩的抑制,以及一季度或者是4月份我们的消费物价指数有所抬头等一系列问题,包括人民币的

汇率升值的走势以及中美合作的战略性的会谈来看,这一系列的考虑应该是央行货币政策的视野范围内的。”

  “如果我们今天的股市上涨的速度低一些,同时积极开展投资人教育,我想目前中国持股人的结构本身形成这样的结构是有其合理性的。”刘纪鹏表示。

  从历史、从现状、从未来看,这轮股市走到今天,是有它内在的合理性。如果往前看,很多的投资人可能是看好未来的发展。未来到2008年即使股指上涨到6000点,我们股票市值也基本上维持在21万亿左右。我们到2008年国民生产总值在26万亿左右,世界上发达国家中最低的证券化率也是92%以上,更高的是120%、150%的规模。中国的证券化率的水平现在还没有达到和中国国力相匹配的水平。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