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张贵峰:减贫的成果欠缺严密分析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8日 07:46 燕赵都市报
“1978年至2006年,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从2.5亿下降到2148万,减少了2.28亿多人;农村绝对贫困发生率由30%下降到2.3%”,26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刘坚在南宁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走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全面发展的扶贫道路,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减少2.28亿,为全球反贫困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5月27日《中国青年报》) 本来,在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乃至“穷人愈穷,富人愈富”(李金华语)的财富分配“马太效应”日益凸显的当下,读到这样一则关于贫困人口大量减少、贫困发生率迅速下降的扶贫新闻,我们应该感到欣慰和鼓舞才对;但是,如果继续深究这样一个问题“贫困人口究竟是怎样减少的“,我想,事情恐怕又没那么简单了——— 虽然,对于这个问题,新闻中已有所解释———“坚持走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全面发展的扶贫道路”。不过,在笔者看来,这并不是一个足以让人释疑解惑的解释。因为它并没有同时指出:贫困人口数量下降背后所依据的贫困线标准,更没有说明这一贫困线标准在近三十年里的变化情况。很显然,如果不搞清楚上述贫困线标准及其变化,我们就很难清楚地判断贫困人口究竟是怎样减少的———应该主要归功于扶贫、减贫,还是贫困线标准本身的设计所致?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的绝对贫困线标准,依据国务院扶贫办最新调整的数字是:人均年收入低于693元,较去年683元的标准,增加了10元或者约1.5%。资料显示,1978年这一标准是100元,大约相当于2007最新贫困标准的1/7。但同时期,我国居民收入又是怎样一种状况?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6》显示,1978与2005年全国年均工资分别为615元和18364,后者比前者增长了近30倍,2006年,全国职工年均工资更是达到21001元,是1978年的34倍。 工资收入增长30多倍,而贫困标准只增加了不到7倍,前者4倍于后者,这显然意味着,就现实的社会购买和消费水平来说,近30年来,我们的贫困标准实际上是不断降低,而且是大幅降低的。既如此,在贫困标准本身大幅降低的背景下,贫困人口数量随之大量减少,这岂不是一个统计计算上的必然结果,与实际的脱贫又有多大干系呢? 其实,即使不从工资收入的角度分析,而仅从物价变化上来看,目前我们的贫困标准也是完全脱离现实、没有多大实际意义的。举一个十分简单的例子:1978年的100元在当时能买多少大米,而今天的693元又能买多少大米?再看其他重要的民生领域的价格状况,数据显示:从上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的20多年时间里,我国大学学费增长了25-50倍;全国医疗费用支出同样增加了40多倍,并且个人支付比例由21.2%上升到55.5%……《中国青年报》去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虽然一方面,78.8%的人认为和十年前相比收入增加了,但另一方面,85.3%的人感觉自己的生活负担比十年前更重了。一般居民尚且有如此感觉,那年收入不到700元的贫困人口又该如何呢? 当然,在这里,笔者无意就此否认我国扶贫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绩,以及这些成绩背后政府所做的种种努力,我想说的只是:对于贫困人口的减少,我们应该更客观、更全面地分析,尤其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由于贫困标准滞后于社会发展,导致“贫困人口减少”这一根本判断中掺杂了不少水分,我们没有理由耽于这种“成就”而沾沾自喜。毕竟,任何时候,扶贫都不是一个纸面上的“数字”,而是一项需要脚踏实地、矢志不移,通过不断艰苦努力才能赢得胜利的民生事业。 -张贵峰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