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乔洪调任风波凸显大国企政治情结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5日 09:22 信息时报

  贵州消息 扑朔迷离的茅台总经理调任事件逐渐真相大白。5月18日,中共贵州省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对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原总经理乔洪进行立案调查,并采取“双规”措施。不管从茅台的企业发展史,还是乔洪从官员转为茅台总经理的个人发展路线,或者是此次由国资委一纸调令来化解“双规”乔洪给茅台带来的动荡,无不表明了一个地方大国企和一方政治相生相伴的联系。

  乔洪:从官员到企业家

  实际上,出任一个地方大国企管理者的这几年,乔洪也从未摆脱过是官员还是企业家这双重身份的疑问。

  在进入茅台之前,他做过机关秘书、贵州省毕节共青团委书记、毕节地区轻纺工业局局长。2000年机构改革,恰逢茅台上市需要总经理,乔洪服从组织安排“下海”。

  2003年,乔洪采取了断货的市场战略。这种营销策略的结果是:各地经销商一拨又一拨,找关系、批条子,找乔洪要货,他的手机从早到晚响个不停。“经销商可以先打款,但提不到酒,只有乔洪签字才能提到货,但量很小。”一位茅台集团前工程师说。

  权力越集中,就越容易导致腐败。政治领域的权力腐败共生法则,在政企不分的大国企中依然有效。在乔洪大权独揽的同时,向贵州省委的“告状文书”纷至沓来。

  茅台的政治情结

  和乔洪个人的命运相似,作为一家老字号国企,茅台从成立之初,它的命运也与行政势力紧紧相连。

  2005年,茅台集团上缴税金20.56亿元,占贵州省前50强企业纳税总额的14%。正是因为对地方经济举足轻重的贡献,茅台享受了一个普通酒厂没有的待遇。如今茅台集团的大门口,依然有武警守卫,这在企业是鲜见的。

  虽然茅台从2000年便上市成为一个公众公司,但在用人机制上,公司的高管人员和政府官员的任命方式相似。从乔洪7年前空降为茅台股份公司总经理,到近期为了保护茅台,不经过股东大会,董事会就迅速将其调任国资委,不难看出当地政府对茅台人事任免拥有绝对话语权。

  正因为这种被政府的高度重视,茅台面临着和很多超大国企一样的瓶颈。虽然贵州茅台成为5年来A股市场的首只百元股,但茅台的管理者们却很难从股价中分享新增价值。剑南春2003年成功实现MBO(即管理层持股),据知情人士透露,贵州茅台不太可能实现,一是政府方面,一是职工的承受能力。

  市场未读懂政府苦心

  虽然政府一直小心翼翼地监控着这家老字号国企的运作,但当市场最需要政府表明态度时,政府却沉默了。于是有了乔洪“调任”引起的股市风波。

  贵州省纪委的负责人还表示,将乔洪调离原工作岗位,旨在尽可能降低对其调查给上市公司产生的影响,体现了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国酒茅台和

证券市场的悉心呵护,也是政府维护广大股民切身利益负责任的表现。

  但市场的表现似乎没有读懂政府的苦心。在上证指数大涨的情况下,茅台却逆势大挫,被紧急停牌。

  其间股价波动,损失的不仅是在各类传言中盲目投资的股民的个人财富,还有人们对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公开的信心。

  一位媒体评论员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像茅台这样的国企,上市对于它们,“其目的已经由最初的‘脱贫解困’,进化为借助信息披露、股东施压等方式,构建起过硬的内外部监督,最终迫使那些半官半商的企业真正转化为合乎规范的现代公司”。——茅台历经如此代价后,会收获这些进步吗?

  据《中国新闻周刊》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