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东江:物价涨跌的马太效应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3日 08:45 大洋网-广州日报

  作者:东江

  物价有涨有跌,就像潮起潮落一样,本很正常,无须大惊小怪。不过,放到当前的特定情形下考察,则不可掉以轻心。

  尽管股市大热,转移了部分公众对涨价的视线,可对拎着菜篮子的当家人来说,篮子里面东西的涨价,远比股价更心惊胆战。粮价已涨了,食油价涨了,肉禽蛋价还在涨。而此前水电煤

  气早已涨了一轮,“上去了就下不来”。

  当然也有降价的。哪些东西降了呢?小轿车在降价,电脑、手机在降价,平板电视在降价。据说电信资费也在降,药价也在降,而且降了二十多次。

  如此看来,当前的涨价套用专家常用的术语,叫做“结构性涨价”。具体的“结构”如何呢?据我的观察,消费需求弹性越小的涨的越多,弹性越大跌的越多;资源性、基础性产品涨的多,电子类、科技类产品降的多;米袋子、菜篮子涨的多,高档消费产品降的多。这样的特点,与多数产品供给过剩相吻合,不同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普涨的通胀。

  但分析不能至此为止。我们还要看看,面对涨价,哪些人的承受力强些、哪些人承受力弱些?在涨跌之中,谁的利益受损最大,谁的损失小些,谁不仅没有损失反而得益呢?

  在社会分层日益明显的今天,富人群体与穷人群体的存在是客观事实,而他们对消费品涨价的承受力差别很大。为应对“开门七件事”,每月多开销几百元,对富人来说,压力不明显;对只有千把元收入的家庭来说,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对部分所谓的“中产”来说,其实也不轻松。

  这就是为什么面对相同指数,不同的人感觉截然不同的原因。统计部门说,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2.7%,但大多数人感觉涨价绝非两三个百分点那么“温柔”。他们看问题直观,猪肉从8元涨到10元,涨幅就是实实在在的25%。央行3月底进行的调查表明,近九成居民认为当前物价“过高或偏高”,这个判断也许更可信。

  更值得注意的是,富人们既消费了粮油肉,也购买享受型、科技类高端产品,在承受涨价负担的同时,也获得降价的好处,两者相抵,得益大大高于支出。比如他买了车,原价20万元现在只需18万元,这2万元的“额外”收益,可弥补多少个月家用的“额外”支出啊!相反,穷人们维持生计原已困难,应付一日三餐之后,无力购买其他,甚至需动用积蓄来度日,使原本买电脑的计划泡汤,于是,只承受涨价的痛苦,却得不到降价的好处。这就是当前物价涨跌的马太效应:多的愈多,少的愈少;富有的变得更富有,没有的更加一无所有。

  价格的马太效应,是“看不见的手”铸成的,在一涨一跌之间,财富悄悄地不公平转移了。我们不能抱怨它的无情——它本来就无情;但不应袖手旁观,另一只手——“看得见的手”该出手时须出手。

  温总理曾说过要研究“穷人的经济学”,我想,穷人价格学应成为其中重要的篇章。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