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中美资本市场须共建监管机制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3日 02:51 第一财经日报
就在国务院副总理吴仪率团赴美期间,中国即将设立的外汇投资公司购买了美国的黑石集团IPO股权。此项高达30亿美元的无投票权股权交易,标志着中国国家外汇投资公司正式进入美国的资本市场。这在中美两国就中国开放资本市场长期争吵不休的大背景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随着中美两国资本市场进一步融合交流,中美两国共同建立资本市场监管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长期以来,中美两国在中国资本市场开放问题上形成了“挤牙膏似”的谈判机制。美国不断迫使中国开放资本市场,特别是开放中国的外汇市场,以便资本能够进入中国大展拳脚。而中国政府深切地意识到,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外国资本,但由于中国金融监管力量薄弱,一旦资本市场全面开放,将会面临失控的危险。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的压力越大,中国政府的忧虑就越深。破解中美两国在资本市场开放问题上存在的僵局,需要有战略性思维,跳出传统的谈判模式,重新寻找双方的共识。 首先,中美双方应当对资本市场进行全面的探讨,防止各执一端,缺乏焦点。资本市场在美国看来更多是指金融资本市场,而在中国看来,资本市场不仅仅包括金融资本市场,还包括传统的工业资本和人力资本市场。由于中国注重传统货物贸易发展,并且在这一方面有较大的优势,所以,中国在发展资本市场的时候,偏重于完善传统的工业资本或者商业资本市场,而对金融资本市场的发展深感关切但却态度谨慎。 中美两国对资本市场的不同态度,恰恰反映中美两国经济的互补性,反映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对美国传统货物出口强劲的深层次原因。所以,在美国要求中国加大开放资本市场力度时候,中国政府不妨提出一揽子的解决方案,在渐进开放金融资本市场、提高国际资本进入中国额度的同时,要求美国放开传统的工业资本交易和人力资本市场,将中国庞大的人力资本转移到美国。美国现在正在修改移民法,这为中美两国之间人力资本交流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如果美国政府能够在人力资本市场开放方面作出一定妥协,或者在中国企业进入美国投资美国企业方面减少障碍,那么,中美两国在资本市场发展方面能够形成更多共识。 目前,中美两国在开放金融资本市场方面确实存在着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这些问题在短期内很难解决。中国政府可承诺提高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市场的额度,但不大可能就全面开放中国的金融市场与美国达成广泛的一致。这是两国发展阶段不同所造成的制度性差异。消除这种制度差异的根本办法只能是,双方就两国资本市场中存在的所有问题进行广泛而又全面的讨论,并且在互惠互利的原则基础上,中国渐进开放金融资本市场,而美国开放人力资本市场和工业资本市场。 其次,国际贸易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规律,那就是金融转移利润。传统的工业化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越来越依赖金融市场获取高额利润,而后起的发展中国家则更多地依赖传统的货物贸易获取收益。这样的国际贸易格局决定了,凡是掌握金融市场主导权的国家,往往掌握着国际贸易的主动权。中美两国虽然存在着贸易不平衡现象,但考虑到中国的外汇中相当部分用来购买美国国债,甚至转为对美国企业的直接投资,所以,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并不可怕。 换句话说,中国虽然从传统的货物贸易中获得了顺差,但在以外汇形式交易的过程中,中美两国在金融资本市场上实现了新的平衡。这种平衡有助于促进中美两国经济的共同发展,也有利于克服中美两国不同资本市场之间的瓶颈制约因素。应当意识到,中美两国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应该是传统货物贸易与金融资本贸易两根平行线,而应该是涉及到传统资本市场和现代资本市场;工业资本市场、人力资本市场与金融资本市场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经济交流和融合。 如果能够形成上述共识,那么中美两国必须建立共同的资本市场监管机制,必须在人力资本输出、工业资本输入、金融资本交流方面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并且针对国际游资不断冲击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情况,建立共同的预警机制。如果美国能够与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实现信息共享,并且能够在全面开放工业资本、人力资本市场方面迈出实质性的步伐,那么中美两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中美两国应当就资本市场的发展共同奠定基石。在这个过程中,美国调整谈判策略和姿态,将中国视为平等的贸易伙伴,并且为中国建立稳定的金融资本市场提供成熟的监管制度和信息资源,是双方形成共识的关键。简而言之,美国的金融资本家需要中国的市场,但必须首先为中国建立可靠的监管体系提供软件。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