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有关人民币汇率的10个误解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3日 02:51 第一财经日报

  鲍泰利 (王慧卿 译)

  人民币汇率政策需要成为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一部分,但是货币偏差(currency misalignment)只是太平洋两岸庞大复杂的经济失衡的一小部分。关于中国汇率问题必须考虑的观点有以下十点。

  第一,尚无证据表明中国的汇率政策对美国经济的效应是负面的。美国消费者和美国经济整体是受益的,但是一些美国企业因此遭受损失。货币偏差实际上更是中国要面对的问题,而不是美国要面对的。正如中国领导人开始认识到的那样,人民币名义汇率的长期低估,加之外部盈余累积造成国内流动性过剩,需要对冲,带来了严重的风险和高昂的成本:危险的资产价格泡沫,和金融行业的改革放慢。

  第二,汇率很少是导致贸易失衡的唯一因素,甚至也很少是最重要的因素。国内经济政策和生产率增长(比如工业调整带来的生产率提高)与汇率同等重要,有时甚至更重要。在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

人民币汇率被高估的时期,中国的贸易平衡依然得到了改善,在1994年到1998年中国真实有效汇率(经过通胀率调整的名义汇率)升值30%的时候也是如此。

  第三,尽管人民币汇率被低估,在美国全部贸易赤字中中国所占的份额的增加很有限,2006年为28%,仅比上一个峰值1997年的27%增加了1%。而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份额则从43%下降到了17%!2006年世界其他地区(欧洲、加拿大、拉美、非洲和中东)在美国全部贸易赤字中所占份额不少于55%。

  第四,尽管美中贸易对中国有利,但是中国从中获取的利益并不必然比美国多。从收入看,可能对美国有利。这种自相矛盾的结果是因为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多数是“加工贸易”,这种贸易在中国只产生了很少的增加值,而中国从美国的进口则几乎完全是美国本土出产。

  第五,自从2001年中国入世以来,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增长比美国对其他地区的出口快好几倍。2006年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合计是美国第三大出口地,排在加拿大和墨西哥之后,但是在日本、英国和德国之前。这还是在美国对华出口面临诸多限制(尤其是在高科技领域)的情况下实现的。

  第六点是对货币高估还是低估的计量经济学估测本身就是高度不确定的。货币调整的时间不当或者管理不善不但对中国来说是危险的,而且还会给美国带来潜在风险。比如,如果中国明天就停止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并让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那么美国利率可能会快速上升,可能引发衰退。

  第七,考虑到日本和中国的出口重叠部分在增加,那么自2005年7月官方宣布人民币汇率与美元脱钩以来,人民币汇率升值缓慢(名义汇率仅升值7%)的可能的原因是,中国担心与日本相比

竞争力会下降。尽管日本有着庞大的贸易盈余,但是数年来日元兑美元一直被低估。在2005年6月到2007年4月之间,人民币汇率对日元升值了近19%!日本是欧盟与美国之后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第八,不分青红皂白地对中国的出口采取惩罚措施(或者威胁采取此类行动),在政治上可能令人满意,但是无助于减少美国的贸易赤字或者创造国内工作机会。这会损害中国工作者,也会损害美国消费者,同时还因为错误的原因和糟糕的做法而使双方关系受损。解决贸易争端应当着眼于利用以国际准则为基础的争端解决机制。

  第九,在中国成为影响因素前的很长时间,制造业创造的就业机会在美国整体就业机会中所占的比重就一直在减少。自2003年以来,中国被低估的货币只是稍微加快了一些传统产业中工作机会减少的速度。货币低估在之前的年份并不是个问题。尽管近年来美国一些制造业就业机会流失到了中国,但是高增长令美国经济总体而言接近充分就业,而这种增长部分是由于中国和其他盈余国家使美国更易获得资金和得以保持低利率才可能达到的。

  最后,中国的失业问题比美国严重得多,创造就业机会在中国是个更大的挑战。中国仍然需要吸收几亿农民进入现代经济。自2003年以来,货币低估可能是中国就业政策中一个隐含的因素,但是这种策略的成本和风险现在越来越明显。货币低估创造的就业无法长期维持。

  (作者系世界银行驻中国前首席代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 本文有删节)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