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李华芳:肉价上涨意味着通胀风险真切存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1日 17:10 南方网
    李华芳(blog

  中国第一季度的CPI增幅只有3%,这是市场真实的反映吗?反映消费者指数的无非是衣食住行上的支出,在民以食为天的口号下蕴含的朴素真理是,我们在食物上的支出依然是大头,而平日里所消耗的猪肉可以作为一个典型代表。但是根据农业部的统计显示出猪肉批发均价为每公斤12.99元,同比上涨35.5%。济南更是达到历史最高,去年12月肋排和里脊的价格由原来的24.2元/公斤和17元/公斤涨到了28元/公斤和20元/公斤而沈阳猪肉价格创十年新高,长春和长沙猪肉均价也超过19元。这让消费者觉得手中的钱日益不“值钱”,意味着通货膨胀的风险真切存在。

  就猪肉涨价而言,可能有多种原因,通胀是其一。另外有监测表明,作为生猪饲料的玉米价格近期一直居高不下,这直接导致了出栏生猪价格的上扬,也引发市场猪肉价格的上涨。同时加上生猪“高热病”,导致生猪死亡率升高。成本上涨和供给减少,也会使价格上涨。

  但这些因素导致的价格上涨是一件坏事情吗?这个问题需要认真考虑。事实上,除去宏观上的整体经济的通货膨胀,正是上述的成本收益变化,以及供给需求涨落,导致了价格上涨, 充分说明了在这一消费品市场上,价格机制在发挥作用。无疑是一个值得庆幸的现象。令人担心的倒不是其价格能涨多高,而是行政会不会拍拍脑袋,对猪肉价格上涨进行干预,导致市场机制不能真正运转,进而扭曲价格信号。

  当然,部分消费者可能会认为猪肉价格不应该过高,但什么是过高,这个评价标准只能由市场来做出。就像卖肉的不能期望所有消费者收入都提高一样。好比说,现在猪肉的价格上涨,但由于其供应方并非独家垄断,大家相互之间还是有竞争可以相互杀价。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存在价格普遍上涨的情况,只要消费者还是选择消费猪肉,说明这个价格并不是过高。

  当然其价格也不可能无限上涨,因为猪肉并不是不能替代的,人类也不是缺少猪肉就无法生存的。其他的肉类品种。作为居民猪肉消费的替代品,牛羊肉、水产品、鸡鸭等市场供应非常充足,也价格并未发生大的变化,相对来说也比较便宜,理性的消费者会选择这些替代品。供给的削弱也会导致猪肉价格回落。相对而言,这是正常的市场行为。

  但这并不是说猪肉价格上涨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正如本文一开始所说,如果是因为普遍的通胀导致的价格高涨,小小肉价折射出的是整个大市场,这意味着整个经济可能过热。对一季度CPI统计数据的怀疑,是因为一旦当你扎根真实的市场,你发现几乎所有的消费品都在涨价,自然而然产生的怀疑。像猪肉这样的日常消费品的速度已同比上涨35.5%,即便有各种原因促成,多少也说明了通胀已成为一个确实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猪肉价格折射出来的问题恐怕要涉及多个部门,而不仅仅是农业部的事情。对于央行而言,如何巧妙处理通胀,并且避免因为政策的时滞效应加重通胀,恐怕是当务之急。尽管央行日前宣布加息,但3月期的

存款利率依旧不到3%,还赶不上CPI的增长,这意味着存银行实际上是一种负利率。也许,这意味着央行应该加大加息的幅度吧。

  作者声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