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上调利率和准备金率对百姓的影响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0日 16:24 新华网

  中国人民银行18日宣布,从2007年6月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从2007年5月1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调整后执行3.06%的利率标准;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调整后执行6.57%的利率标准;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上调0.09个百分点。这是近10年来中国首次同时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

  央行如此运用货币调控工具,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在意料之中是说,我国经济进入2007年以来,依然在高速运行。一季度经济增长高达11.1%;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了2.7%,3月涨幅达3.3%,4月上涨达3%;1至4月份,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5%;4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24.4万亿元,同比增长16.5%,一些商业银行已经用完了全年信贷增长计划;4月份,居民户人民币存款减少1674亿元,同比多减2280亿元,而前三个月投资

股票开户数新增871万户,沪深两市开户数达到近1亿户,到目前沪深两市市值已经超过居民户储蓄,储蓄向股市、基金搬家情况严重。上述一系列数据可以让我们得出结论:我国经济大有从偏快转向过热的可能;通货膨胀压力正在增大;社会流动性过剩导致的资产价格上涨过快有可能带来金融风险。央行行长近期也在有关场合发表了对经济过热和股市泡沫的意见,已经暗示要动用货币工具,因此说提高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是在意料之中的。

  在意料之外是说,同时动用利率和准备金率是许多人没有想到的。人民银行刚刚在4月29日提高准备金率,并且已经是今年以来的第四次提高,大多数人认为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再次提高,但央行的确打出了利率和准备金率的组合拳,出乎人们意料之外。

  央行如此打出组合拳表明了对宏观调控的决心。同时,央行此举确实有其深刻内涵。经济增长率过高;近两个月CPI已经触到国家3%的红线;

房价居高不下,股市疯长,流动性过剩导致的资产价格不断攀升,给金融带来风险。而利率主要是对付通货膨胀的,准备金率主要是对付流动性的,在二者并存的情况下,同时提高利率和准备金率在情理之中。笔者认为,如果只动用利率手段,可能一时有一定作用,但是,如果整个社会流动性依然过剩,还会助推资产价格继续上升,物价继续走高。如果只动用准备金率手段,只能收紧存款类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而在资产价格走高的情况下,居民户可能从商业银行提取存款来投资于资产,4月份储蓄下降1674亿元,或转移到了股市或转移到了基金或转移到了房产,就是一个例证,整个社会流动性并没有减少。必须在收紧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同时,提高资金价格(利率),使资金价格与资产价格靠拢,才能真正起到调控效果。

  央行提高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可能对百姓带来一定直接影响,但央行在力争将此影响减到最小。

  伴随着基准利率的调整,相关房贷利率也会上调,这将加大购房者的压力。不过,从五年以上贷款仅上调0.09个百分点和个人

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也只上调0.09个百分点的幅度来看,购房者增加的负担不会太大。有媒体算过这样一笔账,以30万元10年房贷为例,加息之后月供只增加13元。而各家商业银行还会有相应优惠措施,进一步缓解购房者的还款压力。

  因此,存款提高幅度大,贷款特别是个人房贷提高幅度小,说明央行充分考虑了百姓的利益。这也使得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缩小,也有央行“逼迫”商业银行让利于民的味道,足可以看出央行的良苦用心。

  资产价格与资金价格是反相关的,这次同时提高利率和准备金率,正常情况下会对股市造成一定影响,特别是心理上的压力,如果股市适当回调,及时挤出泡沫,应该是一个好现象,从根本上说有利于广大股民防范风险。不过,现在股市场外资金十分充足,特别是各类基金公司的巨额资金对股市构成的投资冲动和压力以及财富效应带动的居民投资股市热情高涨,这次利率和准备金率双管齐下的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