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知识产权再较量:理性vs强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5日 10:18 21世纪经济报道

  “中美五月纸上对话”系列之二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美在知识产权问题上多次剑拔弩张,美方动辄以“301条款”吆喝报复,中方也还以颜色,双方屡斗屡和,途径都是谈判和沟通。

  但这次美方决定改变策略,单独行动诉诸WTO,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问题专家迈克尔·赖恩(Michael Ryan)自信地认为,对话和谈判已经不能解决实质性的问题。

  对于申诉,赖恩自信地认为美方胜券在握,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陶鑫良教授认为,此番自信为时尚早。

  美国前贸易代表、卡内基全球总裁彼特·韩铎(Peter Handal)在对中国

知识产权保护进行指责的同时,又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加以辩护,同时认为知识产权执法是一国国内事务。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官员认为,按道理从美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时,中方就应该开始保护美国产品的知识产权。而现在的情况是,产权保护往往要等到有关部门审核之后才开始。比如按照中国现行的法律法规规定一部美国影片在进入中国,没有通过有关部门审查之前不受相关法律保护。现实情况是,影片还没有通过层层审查,盗版就已经遍地开花了。

  针对美方一面之词,陶鑫良教授指出,门槛问题美国同样存在,美方无视中国门槛已经一再降低,美方混淆了版权审查与市场准入的问题,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中国法律完善并不逊于美国。商业规模上,没有全球标准,要求中国每人每次一份的标准太苛严,有知识产权强权之嫌,中方表现出的理性强硬令人鼓舞。

  我们衷心希望双方通过沟通,达成互利妥协,减少摩擦。本报8版特约上述人士进行介绍情况,是为“中美纸上对话”之二。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