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乡村剩余劳动力不等于农民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5日 02:20 第一财经日报

  章铮

  近日,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就乡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发表观点指出,2005年,乡村劳动力剩余数量为1.05亿。其中50%年龄在40岁以上,40岁以下乡村剩余劳动力的绝对数量只有5212万。

  无论40岁以上还是40岁以下,剩余劳动力就是剩余劳动力。既然如此,为什么蔡昉特意要强调“40岁以下”呢?

  从媒体的报道来看,蔡昉分析的是城市劳动力市场的状况。什么样的乡村剩余劳动力是城市所需要的农民工呢?就年龄结构而论,城市需要的是青年农民工。据国家统计局农村调查司的数据,2004年,乡村外出务工劳动力中,16~20岁的劳动力占18.3%;21~25岁的劳动力占27.1%;26~30岁的劳动力占15.9%;31~40岁的劳动力占23.2%;41岁以上的劳动力占15.5%。换句话说,40岁以下的农民工占全部农民工的5/6以上。

  统计数据还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非农产业劳动力或农民工在乡村劳动力中的比例是逐步下降的。40岁以下的乡村剩余劳动力才有比较大的可能性成为农民工。

  随着乡村青年劳动力大量进城,乡村剩余劳动力正在中年化。同样以广东省为例。2004年,广东省农业劳动力中,55岁以上的占16.7%,46~55岁的占32.0%,36~45岁的占24.2%。估计广东省农业劳动力中,40岁以上的占60%。

  为什么超过40岁的乡村剩余劳动力就不容易成为农民工呢?这与城市对农民工的需求有关。农民工所从事的工作,绝大多数不需要多少技术,但对职工的体力、反应灵敏度或操作精确度有比较高的要求。职工进入中年后,体力、反应灵敏度或操作精确度下降,工作效率逐年降低。由于这类工作往往按件计酬,因此,即使企业不解雇这些中年职工,因效率降低、收入减少带来的收不抵支,也会迫使中年农民工离开。

  城市是否有吸收中年劳动力的岗位呢?当然有。例如,企业的后勤部门,诸如门卫、保洁员、食堂炊事员等工作,中年农民工是可以胜任的。又如,服装厂中的辅助工种,如裁剪、整理、包装等,由中年农民工从事对效率的影响是比较小的。问题是这类工作岗位有限,大体上只占全部工作岗位的1/6~1/10。

  以往,一些研究者习惯于将乡村剩余劳动力与农民工画等号。似乎只要乡村存在剩余劳动力,城市就会得到源源不断的农民工供给。其实,乡村剩余劳动力是乡村富余的劳动力,而农民工是城市所需要的劳动力。乡村剩余劳动力可能为城市、也可能不为城市所需要,因而不能把所有的乡村剩余劳动力都视为潜在的农民工。蔡昉之所以强调“40岁以下”,就是试图区分有可能成为农民工的与不太可能成为农民工的乡村剩余劳动力。

  总之,通过发展城市二、三产业来吸收乡村劳动力的做法,对乡村青年劳动力效果明显,而对40岁以上乡村中年劳动力则收效甚微。因此,在分析城市劳动力市场供给时,应该像蔡昉所做的那样,把乡村中年劳动力排除在外。对于乡村中年剩余劳动力,则需要从本地就业与社会保障等方面另想办法。(作者为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