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创业兄弟为什么反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4日 15:50 国际航空报

  孙凯 著名媒体人士,曾任中国青年报记者部主任等职,现任《瞭望东方周刊》副总编辑,国际航空报专栏作者。

  □孙凯

  刘邦肯定没有学过20世纪时的矛盾论,但他每一个发展阶段抓不同的主要矛盾,主次非常清晰。

  在和项羽争天下时,所有能与项羽为敌的人都是他统一战线里的战友,该封王的封王,该许愿的许愿……项羽刚一灭亡,刘邦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出其不意地突然冲入齐王韩信军中,夺了韩信的军权,马上让他离开经营了许久、兵精情熟的齐国。这就是说:刘邦非常清楚,项羽一亡,他的主要矛盾就由与项羽争天下变为如何把这些才高功大的功臣由虎变成猫。这些功臣原先的能力越强,在刘邦心中形成的危机感越重;功劳越大,给刘邦构成的心理压力越大。所以他刻不容缓地先冲进的是韩信的军营。

  功臣们,尤其是手握兵权的将军们成了刘邦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将军们不可能感觉不到。应对的办法,一是自折爪牙———把自己的獠牙打折、利爪剪断,就是交出兵权,散去羽翼,装病装傻……二是张牙舞爪,像螃蟹一样舞钳子,意思是提醒君王要吃掉他们需要承担风险。第三种,也是最高明的一种办法,是想方设法使君王存在一个强敌,从而维持一种战略均势,使君王的主要矛盾难以转移,从而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移开。

  刘邦定都关中4个月后,燕王臧荼造反,紧接着又是颖川侯利几……直到刘邦去世,造反的将领此起彼伏未曾停止。但最不该造反的,当属陈豨和卢绾。

  陈豨是刘邦非常信任的人,但同时是一个雄心万丈的人。《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陈豨被任命为钜鹿郡守后向韩信辞行。韩信说:“你管辖的地区是精兵聚集的地方,而你是刘邦信任宠幸的臣子。如果有人三次告发说你反叛,刘邦必然亲自率兵征讨。我在京城做内应,天下就可以取得了……”敢对刘邦信任的臣子说这样大逆不道的话,可见知道陈豨的野心的人不少,起码是曾和韩信有过交流。

  陈豨后来果然造反。而且这一反,一根绳上,竟然一头拴上了刘邦手下最有才能的大将韩信,另一头拴上了与刘邦比亲兄弟还亲、最最宠信的臣子卢绾。

  《史记·韩信卢绾列传》载:卢绾的爹和刘邦的爹就是哥儿们,卢绾和刘邦又出生在同年同月同日。两人一块儿长大,卢绾一直是跟在刘邦身边的形影不离的小兄弟。刘邦起事后卢绾也未离过身边。刘邦对其的亲近宠幸,无人能及。燕王臧荼造反被平定后,刘邦一心想封卢绾为王,但为了掩人耳目,就说让大臣们民主评议。群臣都知道他想封卢绾,就一齐上言推荐卢绾。于是就立卢绾为燕王。对他的宠幸超过所有诸侯王。

  但就是这个卢绾,竟也栽进了造反的泥潭。

  陈豨一反,刘邦亲征,同时派燕王卢绾率军攻打陈豨的东北部。陈豨派人向匈奴求救。卢绾也派部下张胜出使匈奴,让匈奴不要帮助陈豨。前燕王臧荼的儿子臧衍逃亡在匈奴,劝张胜说:“燕国之所以能长期存在,是因为诸侯多次反叛。等陈豨等人被消灭之后,接着就会轮到燕国……你应该让燕国延缓攻打陈豨,战争延缓了,卢绾就能长期为燕王……”张胜被说服了,就暗中让匈奴帮助陈豨攻打燕国。卢绾发觉后就上书刘邦,要把张胜满门抄斩。等张胜返回燕国,把道理跟卢绾一讲,卢绾马上醒悟了,就找了些替身冒充张胜的家属处死了,而让张胜专门跟匈奴勾搭,又暗中派人和陈豨联络,期望陈豨能长期扛着。

  可陈豨太不争气,被刘邦彻底干掉了。他这一垮,准备配合他在京城起事的韩信被吕后给灭了。从陈豨部下那里又得知燕王卢绾与陈豨有勾结。刘邦就派使臣召卢绾进京,卢绾心中有鬼,哪里敢去?就称病了。刘邦又派辟阳侯审食其、御史大夫赵尧前去迎接他,卢绾更害怕了,他跟心腹说:“不是刘姓而被封为王的,只有我和长沙王吴芮了。去年春天把韩信满门抄斩了,夏天又杀了彭越,这都是吕后的计谋,吕后总是想找借口杀掉异姓诸侯王和功高的大臣……”

  卢绾造反被坐实了,刘邦派樊哙攻打燕国。卢绾把自己所有的宫人家属以及几千名骑兵安顿在

长城下,准备不顺了就投匈奴,如果刘邦病好了就进京谢罪。后来刘邦死了,卢绾就投奔了匈奴,被封为东胡卢王,后来死在匈奴,总算比韩信命好一些。

  平心而论,历朝历代里,刘邦对待功臣,远不是最心黑手辣的,还能算是个厚道人。他手下最有才干的韩信、彭越两员大将,都是他老婆下的手。他自己虽然总是“且喜且怜”,但真不是翻脸无情的人。从他的角度考虑,这些才高功大的将军们,不封王封侯吧,无以酬其功,他们心不会满足。封王封侯吧,这些人各据一方,顺心时作威作福,不顺心时随时准备翻脸造反……刘邦在世时还好说,若刘邦死了,

小皇帝靠什么能降得住这些桀骜不驯的大将们?

  中国整个的封建年代里,仁义点的开国之君如赵匡胤,实话实说,跟功臣们说:你们不就是为荣华富贵嘛,给你们钱享受去就是。不仁义的如朱元璋,网罗罪名,翻脸无情,赶尽杀绝……没有任何一个朝代圆满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功臣的回报和退出机制始终没有成型,更谈不上将其升华到文化层面。

  创业功臣们往往同时是出色的人才,怎么样既避免内斗,又用人才之长,实在是个难题。今天在经济领域,一个个创业团队,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的也不多。虽然股份制为这个难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好通道。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