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过劳模和他的富贵梦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4日 15:46 国际航空报

  欧阳斌:资深IT人士,搜狐IT副主编,国际航空报专栏作者。

  五一劳动节刚过,上班第一天就看到有调查说,有80%的人“自愿过劳”。我疑心这是老板们做的手脚,这调查结果里透出的无可奈何或幸灾乐祸让我们的“节后抑郁症”加重,“小崔”般不爽。

  同时我大约能确定这“80%”多数来自于所谓的IT、互联网圈子。“自愿过劳”也体现了这个圈子的人惯有的语言风格,与“自愿过劳”相关联的新名词叫作:“过劳模”。

  近几年,有关“过劳死”的新闻屡屡成为大家短暂工作餐时间里的话题,时代精英们都深谙健康的可贵,感叹着“亚健康”与碌碌生活的无可奈何,甚至大彻大悟般感慨“人生苦短”,“富贵如浮云”。之后,这些感慨很快就跟着并不可口的午餐一起消化与排泄掉了,大家继续“过劳”,马不停蹄地尾随那“浮云”去了。

  当然,这一切是自愿的。正如工厂门口,没有人拿鞭子绳子赶着捆人上班。自己拿鞭子赶自己,这才叫“过劳模”。

  “自愿过劳”里往往包含了执著的理想与追求。史上“过劳模”有名者莫过诸葛亮先生,他荣耀人生的结局便是“过劳死”。比较遗憾,“过劳模”们常常面对的现实矛盾在于,他们体力与理想并不匹配。

  不难分析,造成这种状况是因为太过重视目标而忽视过程,但这话题在精英们眼里有时候简直像功名一般“如粪土”。那么,我们不妨讨论一下“过劳”的价值。

  忙碌在

写字楼里加班加点的白领、金领们,并不是自己想不通,而是旁边的人这么做了,其他人就必须跟着做,因为大家都很有“追求”,唯恐落后。聪明的老板很容易习惯并驾驭这个局面———没学问的老板自己拿着鞭子,有学问的老板把鞭子递给他的打工仔们。我猜想老板们一定很得意有人争先恐后地为他当牛做马。

  这简直是一场恶性竞争。相似的,某个充满“过劳模”的地方叫做高考。往长江边上望去,某个省的高三教室里大家玩命般地干到三更半夜,结果是集体抬高了

分数线。招生的同志照例并不会因为分数高而额外增加人数。他们获得只是入学时比其他省多出一百多分的优越和不平衡。

  更糟糕的是,他们引以骄傲的那一百多分,一年后就消失一空,就像他们在书桌前“过劳”的青春一样空荡荡。

  这就是“过劳”看得见的副作用。最起码,企业创造的社会效益不单单是指经济效益,还有员工、用户的幸福程度。除此之外,还有合理的就业安排等等问题。但是这出悲剧却让很多人身置其中,身不由己。

  或许有老板愿意高姿态代表历史发言,“这种普遍的劳动强度加强,会加速经济发展,促进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提高”。站到云霄看一眼,对于整个历史进程而言,这种急功近利微不足道得可笑———提高生产力是为了提高

生活质量,享受生活,但是“过劳”却让人们的生活质量下降,无暇享受———看看吧,上亿人一起演出这场本末倒置。

  我们假设云端有上帝,他一定发笑,苦笑不停,他的万能发不出“过劳模”们的奖金。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