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破除要素价格重估的悖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0日 10:16 21世纪经济报道

  近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说,中国将适时推进天然气、水、热力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方案。发改委官员随后也表示,将坚定不移地推进资源环境价格改革,完善价格形成机制,使资源环境价格不仅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状况,而且要补偿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成本。

  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主要围绕在产品市场,而作为市场基础的要素市场改革非常缓慢。包括劳动力、土地、资金、资源等要素价格的低估,一方面,造成了企业利润因“要素红利”而不断放大,出口和顺差不断增加,过多的货币投放以及过高的利润刺激投资居高不下,从而出现流动性泛滥,资产价格膨胀,这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另一方面,企业的资源利用率很低,环境成本很高,较低的工资水平以及福利保障也是内需不足的主要原因,使得经济结构不健康。

  为此,近两年来,政府持续调高资源价格作为解决

中国经济结构性矛盾的主要措施。持续小幅提高资源价格以及其他要素价格,可以起
汇率
改革的替代作用,即提高贸易品的制造成本,缓解
人民币升值
压力。同时,中国节能减排的任务艰巨,可以运用价格杠杆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改善资源利用效率。但是,包括资源价格在内的要素价格持续上涨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即会造成国内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增加民众生活成本。因此,温家宝总理近日一方面表示,适时推进天然气、水、热力等资源价格改革方案,另一方面则表示,合理把握价格改革的力度和节奏,充分考虑价格上涨和出台调整价格措施对低收入群众生活的影响。

  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基础工作,调高资源价格企业才会降低能耗、更新装备或者技术,提高效率,以及因成本增加而减少出口和低效率的投资,但在这一转型过程,为了保持经济的稳定,减少出口、投资必须与扩大内需同时进行,如果产生持续的通胀压力以及更加强烈的预期,这一方面会造成资产价格的膨胀和泡沫,另一方面,广大没有资产的中低收入者则因生活成本加大而减少消费,进一步拉大贫富差距。政府如何在通胀导致企业利润下滑的情况下,增加人工工资和社会保障将是一个难度较大的任务。

  其次,要素价格重估以及人民币逐步升值的双重压力会给企业带来一些问题:首先,随着要素红利的逐步削弱或消失,可能对企业整体利润水平产生不利的影响,由于国家同时调整出口退税以及人民币逐步升值,企业利润将不可避免地下滑,从而影响就业和工人工资的提高,这将影响内需;其次,由于资源型企业多属于国有垄断领域,资源价格的提高将加强国有企业的垄断优势,获得更多垄断暴利,进而更加排斥民营企业进入该领域,但资源价格改革的目标应该是市场化;第三,中小制造型企业因规模、技术等劣势将陆续退出市场,这也将影响就业和内需,同时,主要以国有为主的大型企业将通过兼并重组,加强规模优势,如果中国扩大服务业以及科技创新不能及时实现,中国可能出现日韩经济迅速崛起阶段所患的“大企业病”,一旦经济趋冷,经济风险较大;第四,中央政府正在关闭或者重组一些产品质量要求不高、环保成本低、资源利用率低的小煤矿、小火电、小钢厂、小水泥等,但是,这一关停并转的过程可能出现地方保护主义而效率很低,也可能出现公权私有化等问题。

  要素重估给企业带来的效应与人民币升值类似,所不同的是,要素价格的提高给国内带来产能过剩的同时带来通胀,而人民币升值则会带来通缩。政府应该把握好两者的平衡,适当放宽人民币的浮动区间,在用价格杠杆抑制能耗过大问题的同时,更应该加强执法的力度。同时,要素价格改革的目标应该是市场化而不是相反,在资源价格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政府应该放开民间资本进入服务业的限制,并提供金融和政策支持,制造业的暂时缩量需要服务业的增量来弥补。至于贫富差距的拉大和失业压力,政府应该提高资源税率,加大财政转移力度,为中低收入者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