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黄湘源:将过剩流动性引入资本市场能解决问题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9日 08:08 每日经济新闻

  黄湘源

  日前,中国社科院《春季报告》揭示了一个当前宏观调控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目前比较明显的价格上涨压力的释放处是资产价格,主要表现在证券市场价格和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上。

  可疑的不是该报告对客观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的陈述,可疑的是隐藏在表象陈述后面的倾向性。从报告的倾向性来看,对于上述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似乎不无遗憾,而对于证券市场价格的上涨则有些窃喜。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过快和消费价格上涨压力加大的症结,一般认为在于流动性过剩。而对解决流动性过剩的问题能用的办法就那么多,于是,脑筋就转到了释放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前中国证监会主席周正庆就是公开主张这种观点的,他说:应把当前过剩的货币资金进一步引入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

  如果过剩流动性引入

资本市场是一条单行道,那么,通过这条道路流出的流动性越多,其他经济领域的流动性压力也许会渐渐地变小;如果资本市场还和以前一样对整体经济的发展无动于衷,那么,流动性向资本市场释放,就有可能像向天空放气球似地放掉风险,地上即使接收到一些气球破裂的碎屑也不能算是多大的事情;但如果涌向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就像江连着海海连着江一样,最终无非是你来我往,那么,这样的释放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释放,在词典中的解释是消散、放开,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它的意义从来就不是那么单纯的。释放野生动物是一种保护自然的放生行为,但纵虎下山,也有可能一不小心伤害到无辜的人类和其他生灵。经济活动中减少不适当的行政干预也叫“松绑”,对促进市场化具有积极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但如果连规范市场行为的法绳也统统放松了,那就不叫放松而成了放纵。

  资本市场发展滞后,直接融资比重过低,这样的情况显然不能再继续下去。银行储蓄转移到股市,客观上有利于减少银行的流动性,提高股市直接融资比例,但释放流动性并不是股市发展过热、上涨过快的充分理由。在非市场化的操作下,其结果则可能适得其反。

  迫不及待地滥发新股,急不可耐地狂扩基金,是用行政手段造市的政策行为,而不是市场自己的选择,既不能保证上市公司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市场找到正确的功能定位,反而有可能使股市成为国际热钱的“洗钱机”,银行信贷资金的“交换机”,投资反弹的“提款机”。即将出台的股指期货更是像“增压机”———使股价随着股指不顾一切地膨胀,让一切经过“洗钱机”“交换机”“提款机”的流动性能力得到成倍的提升。当这些流动性走出股市重回江湖的时候,反映在股市的资产价格上涨不但将极大地促使原本过热的投资出现更火热的喷薄,而且也将使得原本就上涨得过快的消费价格出现更加让人害怕的上涨,试问,这样的释放,究竟是消弭流动性还是放纵流动性?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