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拥核讨论涌动日本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8日 15:07 21世纪经济报道

  东京报道 本报记者 赵忆宁

  2006年10月9日朝鲜的核试爆对日本人来说就像"天塌下来了一样"。

  面对朝鲜的核试验,日本变得非常焦躁,政治家们虽然心知肚明"核拥有"是美国的底线,但执政党政治家再次发起对"无核三原则"(即日本不制造、不拥有、不引进核武器)的冲撞。

  人们担心,日本有朝一日终会踢倒"无核"这块铁板。

  "我们连议论的权利都没有?"

  朝鲜核试爆过后第六天,自民党政调会长中川昭一在一个电视节目中表示,"宪法没有禁止日本拥有核武器。如果有核武器就能降低遭受攻击的可能性,即可以进行核报复。因此,可以就日本的核武装进行讨论"。

  随着时间的流逝,当今日本的战争罪恶与羞耻感,在新一代人心里已经减弱,政治精英开始变得大胆起来,并开始做出一些象征性举动。尽管2006年11月21日日本公布的民意调查显示79.9%的受访民众支持"无核三原则",但在拥核问题上,大多数精英慑于美国的压力,嘴上说"NO",心里却是"YES"。

  近年来,日本拥核的讨论有三个集团发挥着影响,分别是科学家、国际政治学家与安全保障问题专家,他们从各个角度对此进行议论。综合来看,技术科学家100%持反对日本核武装的意见,而理论科学家有50%认为"有必要进行慎重的研究";国际政治学家和安全保障问题专家则是50%对50%,反对与赞成者势均力敌。

  日本对朝鲜核试爆的恐惧来自三个担心:第一,朝鲜发射的导弹越过日本列岛,如果技术不过关,在日本列岛炸掉怎么办?第二,朝鲜的目标如果是日本,那日本怎么办?第三,美国的核保护是否有效?

  面对日本"拥核"呼声,美国国务卿赖斯去年10月18日抵达日本,重申美国对日本的防卫承诺,包括核威慑与安全保证。

  而中川的这些主张与日本右翼保守派颇有共通之处,也不缺乏一定的社会根基,每当他发表过激言论后,总有保守媒体、学者附和,而反对他的人会受到很大压力。

  2006年11月18日在拓殖大学召开了 "日本对亚洲外交将应向何方发展"的研讨会,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森本敏在会上就不久前中川先生关于核问题的发言指出,"作为一个政治家你的发言不合适,还是应该慎重一些为好。"森本敏当时的理由是,现在讨论核武问题,美国马上会觉得有压力,然后所有人就会把国际紧张局势的责任都全部放到日本头上。但"中川先生当时不太高兴"。事后森本敏在私下里对他的同事说:"我受到很大的压力,为什么要把中川这么好的疑问马上否掉?"据森本敏的同事杜进教授介绍,他们系里有几个人搞日本战略的研究,森本敏在日本属于主流派,或者是战略派,或者称所谓的日本良知。

  就是在这次公开的会议上,代表"日本的良知"的森本敏教授被台下一位自称律师的年轻人指责为"愚蠢教授"("baka"这个词,在绅士们之间不会用到这个词)。此言一出,顿时打破了会场上的气氛,让台上的森本敏非常尴尬。据日本朋友田中热志介绍,他这些年经常到拓殖大学参加森本敏举办的会议,但这是第一次碰到这样的事情。

  这位律师质问森本先生:照您所阐明的逻辑,我们现在连议论的权利都没有?为了取得正当理由,我们是不是要先请朝鲜打过来一个核弹头再说?日本人对核武器有特殊复杂的心理(这是指日本人在地球上是唯一吃了核武器攻击惨状的心理状态)。中川的核言论遭到多方抨击之后,日本右翼杂志<诸君>的网站撰文称:指责中川的言论,本身就"违反了宪法规定的保证国民享有言论的自由",并且说"当年印度核武装之后,巴基斯坦立刻就进行了核试爆,由于存在核威慑,两国才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武力冲突"。

  日本讨论核武的五个热点

  在日本是人人谈核心悸,如果不在日本是不能感受到的。这是由于日本是世界上唯一经历了核打击的民族,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掷了原子弹,丧生人数37万人。战争一代对此不仅记忆犹新,而且当年核放射的后果如今仍然没有完全散去。正是这一代人为日本引入了和平理念并将之推广,使之深入人心。1971年,日本下院将"不拥有、不制造和不进口"核武器的三项基本原则上升为日本的基本国策。日本宪法第九条明文规定了日本"作为主权国"放弃战争、"放弃使用和动用武力威胁"。正是这个第九条,也是日本首相安倍计划修改宪法的目标。日本要干什么?这是所有人不能不提出的疑问:日本是否借讨论"拥核"之机,达到恢复军事化的目的?

  而目前讨论"拥核"的焦点又集中在以下五个问题上:

  第一,国民对日本所面临现实威胁的认知程度。"日本一直认为朝鲜的存在是对日本的威胁。但是以往这种概念是停留在抽象性与想象当中,从历史上看是长期存在的问题。但这一次是很具体也是很现实的。"日本防卫研究所研究员茅原郁夫说。森本敏也认为:"日本从眼下的朝鲜核开发为前提思考,观察围绕我们的国际环境根本性的变化,并且认识到这是

二战结束后未曾遇到过也未曾预料到的根本性变化。"

  第二,质疑美国有效抑制核武与核保护能力。虽然日本在与美国研究开发MD(Missile defend),以此对应未来的威胁。不过,日本人认为,这只是加强防御能力而没有供给能力。日本人最为担心的是,未来美国出于某种窘境下(面临美国本土有可能受到核打击),会不会放弃保卫日本"安保"的义务?2006年12月25日日本保守派月刊<正论>刊登了前首相中曾根康弘的最新文章,提出对朝鲜的核武威胁,美国的感受与日本不一样。他指出,日本在防卫问题上,即使是面对同盟国美国,也得有话直说,日本不能再完全依赖美国。一些人认为,所谓的日美安保条约,美国的核保护伞是不保险的。日本专家批评美国核不扩散体制"是一个不平等条约"。他们抱怨道:"有了就有了,没有的人不能拥有,这不是不平等条约又是什么?"森本教授认为,这一点尤为重要,"当国民认识到美国不能以核保护伞来保护日本的时候,一旦国民有这种不安全的认识时,日本拥有核武器这种议论的潮流一定会高涨起来。"

  第三,质疑日本的外交对应能力。通过这次朝鲜的核试验,日本未来的外交到底有多大能力?有什么样的外交成果?日本外交又有什么对策?人们提出了质疑。森本敏说:"我们的政府对这个日本有史以来的战略危机缺乏政治魄力;国民也对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毫无思想准备,看得出某种感性的上的迟钝。"拓殖大学国际协力学科教授下条正男认为:"朝鲜半岛是中国、俄罗斯的桥头堡,无论从海上,或者陆地的历史的渊源看,坐标的轴心没有变化,比如说冷战时候主要是日本和朝鲜半岛,现在是日本韩国,日本中国互动;如果不认识到自己和对手的差异,这个外交官是不可能成功的。"

  第四,质疑

六方会谈。森本教授认为,通过"对话(谈判)"的方法,究竟能否达到让朝鲜放弃核武的目的?日本不能不考虑到,美国对已经持有核的国家,从未行使以通常兵器的军事行动的历史事实;目前美国当局者看样子只好接受"中期选举"的结果。在某一定氛围不得不容忍"民主党"的要求,包括对
伊拉克
问题采取政治上的妥协。原日本防卫厅东北地区军区司令,现日本防卫研究所研究员茅原郁夫认为:"在半岛问题上,中国、俄国、美国、日本的国家利益浓缩在一起了,美国要自主地来解决半岛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很难的。"

  第五,中国是否能够保护日本。日本<朝日新闻>著名评论家船桥洋一对记者说,半岛核的问题日本寄希望于中国,"希望中国一定要给我们解决掉"。不然很有可能使日本国民在这个问题上弄出过度的反应。

  总之,虽然是意见纷纷,但从整体上讲,大多数专家们还是认为,就日本核武的可能性,远没有具备现实的基本条件。也就是认为"日本不能搞核武器"。但也正是这个大多数也同样认为"是可以讨论的",而不可以根据过去政府发表的见解来约束和限制这种讨论。

  【相关】无核三原则

  战后美国为日本修订和平的君主立宪宪法,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随着国际形势变化,美国转而单独对日本缔结旧金山和约,驻军日本,把日本纳入美国反对以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阵营的团队中。随着日本日益壮大,一方面日本离不开美国的保护伞,一方面又逐渐要求减少美国的控制,取得更加独立自主的地位。在20世纪60年代日美"归还冲绳"谈判中,如何对待美军部署在冲绳的核武器成为一个问题。日方提出了对核武器"不制造、不持有、不带入"的"无核三原则"以及冲绳"与本土一样"无核化的原则。

  日本前首相佐藤荣作1968年1月在国会发表施政演说时明确提出了"不制造、不拥有、不引进核武器"的无核三原则。众议院全体会议1971年11月通过了这一原则。这是日本政府关于核武器的基本政策。历届内阁都对此加以沿用。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