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研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8日 10:18 21世纪经济报道

  刘巍

  2007年,中国经济高调起步。

  据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GDP增速高达11.1%,较2006年第四季度大幅上升。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在去年第四季度的基础上有所回升,达到25.3%。出口增速从去年全年的27.2%上升到今年一季度的27.8%,而进口增速比去年全年增速略有下降。

  同时,通胀压力进一步显现。继2006年四季度CPI同比上升2.0%之后,今年一季度同比再度上涨2.7%,尤其3月CPI同比增长3.3%,已高于政府制定的不高于3%的目标。

  数据一经公布,经济过热之声再起。央行货币政策的进一步紧缩,似乎在所难免。

  然而亦有乐观者指出,今年3月份贸易顺差和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都较上月出现下降。而且CPI上涨,主要是粮食价格上涨导致食品整体出现大幅度上涨所致,不可持续;除粮食因素后的核心通货膨胀率很低。

  那么

中国经济到底是否已经呈现过热的苗头?如何看待中国的通货膨胀压力?是否有加息的必要?此外,在去年紧缩性货币手段频施的前提下,经济数据仍如此强劲,是否说明货币政策无效?如果货币政策效果有限,接下来,政府还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本报诚邀清华-布鲁金斯中心主任、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资深研究员肖耿,雷曼兄弟亚洲区经济学家孙明春和花旗集团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纵析中国经济现状,是为本期“天下论衡”。(刘巍)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