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叶檀:流动性过剩赞歌渐起 政策或作出响应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8日 07:06 每日经济新闻

  叶檀 每经评论员

  基本上这两年央行的工作就是与货币流动性作战,不停地出台紧缩政策对冲过多货币。贡献是中国在创造经济高速发展的奇迹时,通货膨胀出人意料的低;不足的是央行政策缺乏前瞻性,对经济的调控变为扑火,但着火点此起彼伏,通胀压力仍存,资产泡沫论又成焦点。

  这样的货币政策既显示出对于流动性的束手无策,或许也包含着一些并不想真正约束流动性意思。因为流动性过剩不仅化解了中国核心行业的最大困境,从国家统计局一季度公布的经济运行数据来看,也并未显示出对于中国经济有什么严重的负面影响。

  关注货币政策的人应该注意到最近学界对于流动性过剩的新说法。简言之,赞歌渐响,善用货币流动性的呼声逐渐汇聚,政策层面有可能会与此前的严厉紧缩略有不同。而这对于资本市场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经济形势分析室主任王小广领衔的课题组,虽然一如既往地主张严厉调控

房地产市场,却对股市网开一面,明确提出“当前的宏观调控重点不是减少流动性过剩,而是有效地利用流动性过剩,主要是重新调整过剩流动性的流向,向有利于经济结构优化的方向调整”,“使过剩资金流入急需的产业升级部门及社会事业发展部门”。

  无独有偶,清华大学的李稻葵教授也在同期撰文指出,中国流动性过剩的核心问题是高额储蓄加上资产供给的相对不足,导致大量货币以储蓄的形式停留在银行体系中,导致国民不能获得经济增长的长期福利,最终会使

中国经济发展的实惠和质量大打折扣。因此,要解决流动性过剩的问题,核心的措施就是加大高质量资产的供给。具体措施有三:一是推动地产业的发展,二是加快债券市场的发展,三是扩大股市规模。

  高盛亚洲区董事总经理胡祖六等人也提出了资本市场的效率问题,认为股市红火,但整个资本市场仍然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李迅雷先生则以美国为例表示,资本市场在不同的阶段助推美国重

化工业与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提出用泡沫消退泡沫。

  这些理论的提出其实反映了风向的重要转折,即货币流动性过剩已经公开在中国的经济政策中登堂入室。正如有人提出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作为经济发展的润滑剂,再进一步,适度的流动性过剩也可以直到助推经济的润滑作用。实际上,我国市场化改革至今,主要政策手段之一就是加大货币供应量,这是凯恩斯理论在中国当下的应用。

  实际上,即便是同为加大货币供应量,着眼点仍有不同,以往是大政府小市场概念,政府发债筹资由政府主导行业建设,如今是加大货币供应量,同时深化市场结构,以市场高效配置资源,以期消除上世纪70年代西方凯恩斯主义主导下的滞胀阴影,宽货币加自由市场化的美式经济发展法在中国当下经济情境中再现。

  中国的经济政策在迈向一个新阶段,金融创新、增加资本市场供给、借助资本市场力量进行产业升级、以节能降耗、加强监管增加企业成本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辅助手段,已经一一现出端倪,各方投资者对此不可不察。

  事实上,近一个时期以来,无论各方对于经济运行数据作出偏快还是过热的解读,各政府部门对于发展资本市场的口径出奇的一致,对于资本市场冷热之争、加息与否之争显得前所未有的冷静,原因盖出于此。除非特殊情况,今后就别再指望主流媒体社论了,理论与政策风向已变,一些投资者却刻舟求剑,难免被人忽悠。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